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文豪文原配不干了 > 分卷阅读6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4(1 / 1)

眼,但手中却着实是有着几分势力的。 远的不说,就沪市的那位姓杜的大佬,就是这时候着股势力的代表之一,像那种到了一定地位的,连当局都不敢轻易动人。 燕京到底是龙兴之地,地下的这股势力不可能像沪市那边一样猖狂,这时四九城里名声最大的,还是一位被叫做“九爷”的帮派头头。 刘志刚找到的,就是属于这位“九爷”地盘上的两个不入流的角色。 因为刘志刚出得起钱,这活儿又不算难,不过是绑了两个弱女子,那两个“道上混的”心里没把这当成什么正经活儿,一次喝醉酒之后,兴起就把这件事拿出来吹嘘了几句。 “你说这男人有多窝囊,报仇都只敢找两个女人!” 到底没敢在酒楼大堂里把话说透,说到这里,话题就转了个弯儿,”我去看了眼,那两个女人里,一个叫陈什么知意的,名字怪好听的,小脸长得也真的好看!” 说完后,其中一人还“嘿嘿”的露出了个男人都懂的笑容。 本来嘛,绑都绑了,到时候人都在他们手上了,沾点便宜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两人不过是酒后醉言,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恰好坐在隔壁包间里的陈九,却是一下子被“陈知意”这个名字给听住了。 都说乱世造英雄,这种混乱的世道,的确是给了很多自身有本事的人出头的路子。 比如这位“九爷”,谁也不知道他是哪儿来的,但这人却偏偏靠着一股狠劲儿和灵活的头脑,一步步爬到了如今这个地位。 旁边陪酒的小茉莉儿觑着陈九的脸色,小心翼翼的提醒,“九爷?” 今天这局是请的这一片儿的警察局局长,两边都不是她得罪得起的人,因此她说话十分谨慎。 陈九转了转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到底是心里牵挂着那个名字,应酬完这摊子人之后,神情难辨的吩咐手下,“去查查刚才在大堂里吃酒的那两人。” 陈知意这个名字,自从离开陈家之后,他就许久没有听见过了。 没再听人提起过,但他心里却一刻也不敢忘。 如今的燕京城里,怕是没一个人知道,这个在外面风光无限的九爷,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南城陈家家里的一个门房之子。 陈家是老式的大户人家作派,家里用的下人,大多是几十年的家生子,陈九从出生开始,就牢牢记住了自己的身份,他一辈子都会是陈家的下人。 但他这人天生反骨,又在外面受了一些新派的思想教化,并不认同那个门房爹的耳提面命,十分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受人驱使。 小的时候的陈九不懂遮掩,常常流露出想去学堂认字的念头,为此还被不少人嘲笑,一个天生的下人,居然还做着识字的美梦? 就连他爹娘,都是苦口婆心的劝他做人要踏实一点。 唯一没笑话他,还当真教他识字的,只有陈家的大小姐。 那时候的陈知意刚穿越过来,从小被国家灌输的是“九年义务制教育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这种观念,又恰好遇到一个倔强着性子想识字的小少年,她有什么理由不帮一把呢? 不仅仅是让人认了字,陈知意还秉持着一贯的有始有终的做事风格,找白计宁要了课本,免费给人扫盲到了初中。 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绝不让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做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漏网之鱼。 而这些对她来说,不过就是随手做下的小事,对那个时候的陈九来说,却是他一辈子命运改变的开始。 陈九有时候都想过,如果没有那段时间大小姐教给他的那些东西,可能他也走不到如今这个地位吧? 但不能想,知道大小姐已经嫁人之后,陈九已经许久不敢想这些往事了。 他这辈子最想要的,就是脱离陈家下人的身份,活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但真的离开陈家之后,他却还是一直用着“陈九”这么个敷衍的名字。 仿佛这个名字就是他和大小姐之间唯一还剩下的联系,改了,和她之间唯一的联系也就真的断了。 慢慢的品下一口酒后,陈九垂下眼皮,掩住了眼里的情绪。 在“陈知意”这三个字面前,陈九永远都觉得自己还是当年的那个下人,而她还是当年那个教她识字的大小姐。 想到有人居然敢用那种语气提起这个名字,陈九的眼里,慢慢的涌起了一点戾气。陈知意搬到附中附近后,就真的开始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最后冲刺复习。 在她的想法里,不过是摆平几个小混混,对谢峻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半点没想过这件事会生出什么意外。 她如今心里最紧张的,还是明天在燕京大学的国文考 试。 她明天就要和周妙妙一起结伴去考试了,总共要考三天,第一科就是国文。 本来她是对自己很有信心的,毕竟再怎么说,她曾经也是个名校研究生,但随着对这个时代的高考的了解越多,陈知意心里慢慢变得有些不确定起来。 实在是这时候自主招生的变数,真的是太大了,比如去年有一个刘姓学生,除了国文之外的所有科目都不及格,但却偏偏因为这人在国文试卷上写了一篇文章,惊艳到了中文系的一位教授,当即这位教授就不拘一格降人才,拍板将人给录取了。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阅卷方式,某些时候真是相当任性。 因为这些个特例,导致陈知意在拿到国文卷子的时候,几乎是下意识的就先去看了最后的作文题目。 看完后觉得还好,是这时候常见的题目──“语谓‘多难兴邦’,试申其说”。 多难兴邦,出自《左传.召公四年》,意思是国家多灾多难,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民奋发图强,振兴国家,实际上暗指的就是当下的国家现状。 这时候的学生,是真正的社会高精尖人才,招考不仅要考察他们的学识,还对这些考生的政治素养、实事敏感性等方面,有所考察。 陈知意之前做过一版试卷,那时的作文题目是“论青年救国之方针”。今天的题目所想考察的,其实大差不离。 如今这道关于国家的难题,不知道牵动着多少人的心,他们思索这些问题时,因为自身孱弱,而前路又不见光明,大多数时候都会感到茫然,对前路充满着不自信。 陈知意也思考过这一类问题,而和这时代的人不同的是,她心里是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 且这个答案,还是经过历史验证过后的,最正确的答案。 再也没有一个人像她一样,对国家光明的未来如此笃定了,毕竟她是真的亲眼见证过的;也再也没有一个人,对当前的华夏该踏上怎样的一条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