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挑逗地吮吻着她,一边哑着嗓子在她唇边轻声呢喃, “反正无论如何,你今天都别想离开2602了。” “……” 顾凝被他吻得心尖发颤,连喘气都有些顾不上,拒绝的话就更说不出来了。 两人不知道在门口热烈地亲吻了多久。 顾凝的手臂圈在宋延的腰间,身上彻底没有了力气,整个人像漂浮在云朵之上。 恍惚间,她忽然感到脖颈一凉。 正好男人的唇瓣短暂地离开,顾凝于是立刻垂眸看过去。 一个扇形的钻石吊坠正在她的锁骨下方熠熠发光,而中央的那枚海蓝宝石,深邃而透亮,美好得像是一场迷梦。 ——是在商场时他问过她的那条项链。 顾凝不禁愣住了几秒。 而宋延原本扶在她后脑和腰间的手,趁机来到了她的颈间,动作灵巧地将项链扣好。 “真美。”男人的目光锁定在她的脖颈,低低地感叹着, “我一眼就看中了,果然很衬你。” 顾凝仍然陷在惊讶里,怔怔地问道,“……你什么时候买的?” 话一出口她便反应了过来。 他们在商场时几乎全程都在一起,只有最后她去了一趟卫生间。 宋延肯定是趁那个间隙买下来的。 但男人却并没有回答,反而朝她狡黠一笑, “秘密。” 他的声音哑哑的,偏偏又带了几分笑意。 像是一双无形的手,不断拨弄着她的心弦。 “……” 顾凝只觉得宋延此刻简直像个勾人的妖精。 她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的心跳瞬间又激越起来。 “你,你干什么忽然给我买项链呀?” 她的脸红透了,呼吸不稳地问道。 男人却挑眉反问道,“那你为什么忽然给我买袖扣?” 不等顾凝回答,他微微低头,带了点惩罚意味地吮了一下她的唇瓣。 “我给秦朗送了乐高,你接着就要给我买礼物。非要和我分得这么清?嗯?” 最后一个“嗯”虽然是不满的语气,但却尾音上扬,沙哑又有磁性。 勾得顾凝心中顿时酥麻一片。 她勉强稳定心神狡辩道,“不是和你分得清,就是我突然想给你买东西而已。” 宋延顺势回道,“那我也只是突然想给你买项链而已啊。” “……” 顾凝难得地被人用话堵住,一时语塞。 而男人却用炙热的目光锁定住她,认真而郑重地说道, “我一直都认为,钱花得高兴才有意义。顾凝,我喜欢把钱花在你们身上,你只需要安心享受就好,千万不要再跟我分得这么清楚,记住了吗?” “……” 顾凝在被他的话感动的同时,心中也莫名地泛起了几分好笑。 怎么可能记不住? 她给宋延买了一对几万的袖扣,结果宋延反手给她买了一条十几万的项链。 这次她算是彻底记住了——千万不要试图跟宋延礼尚往来。 但顾凝没有回答他,只略带无奈地瞥了他一眼。 宋延被这一眼看得心头更热更痒。 他强忍着浑身的躁动,偏头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而且,我买这条项链也是有私心的。” “……?”顾凝闻言面露疑惑地看向他。 男人被她清亮的眸子盯着,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加速了流动。 但他仍强压着不断升腾的热情,继续低声呢喃道, “一会儿,只戴这条项链好不好?” “……!” 顾凝微微一愣,接着脸便彻底烧了起来,红得不能再红。 ——这人怎么又一本正经地说这种话?! 她张了张嘴,正要回些什么。 可宋延却再也等不及了,蓦然低头又吻住了她。 他再一次把她吻得意乱情迷。 放她换气的间隙,男人俯身帮她脱掉了鞋。 接着,直接将她一把抱起,迫不及待地向主卧走去。 …… 秦朗离开S市的第二天,其实是一个星期一。 但顾凝却一整天都没有去律所。 宋延昨晚让她充分感受到了他积攒已久的热情,又是天光大亮才勉强放她睡去。 明明都是只睡了三个多小时,宋延起床去医院时精神大好,意气风发。 可顾凝却困得实在睁不开眼。 几次试图起床都失败了之后,她决定干脆睡到中午,下午居家办公好了。 迷迷糊糊间,顾凝甚至有点庆幸——多亏秦朗是周日下午的飞机。 照这样的架势,如果他是周六的飞机,那恐怕周日一整天, 宋延都不一定能让她下床了…… *** 附属医院心内科。 距离科内会诊的开始时间还有十分钟。 宋延走进会议室时,房间里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位医生。 “宋延,这儿!” 侯凯亮注意到了他,立刻朝他招招手。 宋延于是走过去,坐到了侯凯亮旁边。 “我早上看到群里的会诊通知,一直觉得这个病人的名字特别眼熟,刚刚我终于想起了他是谁了!”侯凯亮在他身旁小声说道。 “原来就是之前把郑劼一顿骂的那个奇葩病人!” “……”,宋延闻言不禁眉心微皱,“我看他的病情还挺复杂的。” “是啊!”侯凯亮附和道,“当时他还觉得郑劼给他开检查是坑他的钱呢,要不是做了那些检查,怎么能查清楚他的病情啊?” 想起那天出诊时的情形,侯凯亮仍然愤愤不平。 “郑劼的脾气我是真的服,被这种奇葩病人劈头盖脸一通骂,居然还能对他这么上心。宋延你都不知道,郑劼这几天一直都在研究这个病例,这不又给他申请了会诊。” 说到这里,侯凯亮不禁感叹了一句,“我可学不来郑劼这么好的性子。”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 但等到科内会诊正式开始时,侯凯亮还是全程非常认真地分析病情,发表意见。 经过心内科医生们的集体讨论和研究,大家最后对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虽然他的病情比较复杂,但郑劼本身在这方面手术经验丰富,再加上全科医生集思广益,治愈他的概率仍然可观。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之后的手术相当成功。 所有人都以为,这台手术只是心内科每年成千上万台手术之一。 而这位病人,也只是心内科每年治愈的成千上万名病人之一。 他会在附属医院痊愈,然后以健康的身体,继续他的生活。 郑劼是这么认为的,侯凯亮是这么认为的,宋延也是这么认为的。 心内科的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