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殷子霁倒是一脸淡定,只笑着说了一句话,“普通百姓犯事砍头,也就是一根签的事,能活着领到流放判词的,过人之处自不必说,边城,可不是普通百姓想来就能来的地方,这里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扒一遍祖坟,就没有寂寂无名的,前提是,从来没有人敢用他们。”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这些人不想离开么?离不开而已。
离不开,又无人到边城来发展,朝庭派的大头兵,一力降十会,哪个跟你玩文墨?自然就是一身本事无地挥洒,有追求的,教导下一代,没追求的浑浑噩噩,遭淘汰。
凌湙搅得这一塘水,就跟之前说的一样,再浑又能浑到哪去?
自然是给梯子就爬了呗!
文人有骨气,然而文人的立场跟骨气无关,他们遵的是自己,从的也是自己,学识在己身,赏与有识者,不过就是桩买卖而已。
凌湙斜眼,倒是对殷子霁另眼相待,没料这人竟然这般清醒,一语道破了圣贤者的本质,这言论,放出去,绝对属于离经判道者的典范。
人才啊!
这么一翻抄底,倒叫凌湙抄出了不少行业人才,手工艺人、匠者,以及有管理能力的豪奴,而最让他满意的是识字率,连城南站街的流莺,张嘴都能念一卷书,无关现实的身份贵贱,她们大多都是受牵累的犯者家眷。
凌湙同样给了她们选择,文书工作繁且重,他草创初期,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档案錧,虎威堂横征暴敛,常百户压根不屑给边城人建档,导致这里所有百姓的藉册,都笼统归于陇西府狱所,没有属于自己的城藉。
他要将边城完全握在自己手里,就必须有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陇西府狱所的档案,稍后他自然会找郑高达索要,但自己亲手建立起的规章,更容易令他迅速了解边城人员性质,这对他后面的规划非常重要。
殷子霁没有对凌湙任用女子的行为起指摘,只挑了眉将告示发出去,坐等一波质疑的浪潮扑他脸,然而,刑所的杀威棒太过狠戾,直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迂腐打的屁股开花,并免了其刚得到的文书记录工作后,这一条推令再无人反对。
但,止于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女子前来应骋。
凌湙并不着急,稍后等凌馥进了边城,有她打样,自然会有敢于争先的女子上前,边城人口两万多,女子占了四分之一,放这些人去伺候那些老少爷们,倒不如全拉来给他打工,只要他条件开的好,他不信没有女子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