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衙门里,当朝的几位最有权势的大人,汇坐在一起,个个眼神阴郁,捏着皇帝拟定的人选,一时都不知道该怎样开场。
众人心里只一句话形容:这皇帝是疯了吧?老糊涂了怎地?他就不怕这一纸圣意下去,各地王侯炸了要起兵?
脑子叫驴踢了吧!
便是远在边城的凌湙都呛了一口茶出来,“啥?”那名单里竟然还有武景同。
对吼,封疆大吏类比王侯,武景同当然有资格得此殊荣。
靠,咱们这位陛下,真乃神人也!
永远在不遗余力的搂钱。
134.第一百三十四章五叔知道他干的事,会……
因为凌湙的横插一杠子,朝议的主题从送嫁公主,到派考察团去凉羌学习冶铁技艺,以及骑兵阵的训练方式。
娄俊才是打心眼里,想要促成两族融汇邦交的事情,他照着凌湙指点的意思,洋洋洒洒写了巨厚的一沓奏表,罗列了大徵在兵械上落后凉羌的事实,以及马背民族天生适于战争的优势,详尽描述了取长补短的好处,然后在奏表里泣泪恳求陛下,及诸位朝中大人,为了两族百姓永远免于战火践踏,定要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精神,派遣诸王侯子孙亲身远赴凉羌,学习他们的优点,以壮大我朝国防军备。
奏表里,将诸王侯子孙个个夸的天姿聪颖,称他们汇集了整个大徵的国脉气运,是地灵人杰的代表,去了凉羌后,定能以极快的速度掌握到他们的冶铁精髓,以及铁血骑兵的训练方式,两族文化交流于大徵而言绝对的利大于弊,是长久发展并能利惠到后世子孙的一个正确国策,更能使我大徵传世千秋万代,造福万千黎民,永载史册。
这份奏表在写的时候,就已经令人热血澎湃,便是武大帅看了,都不得不承认,稍微有点野心的帝王,肯定会被里面的提议打动,就是沽名钓誉者,也拒绝不了里面的流芳百世之言。
自古将相都想求一个永载史册,何况帝王的千秋万代?这份诱惑真的很难令人拒绝。
等从娄俊才嘴里知道,这竟是凌湙指点着写出来的后,武大帅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深深的震撼里,奏表里的大局观,以高于个人情感的真诚建议,完全立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深沉高度,摒弃私人恩怨的,给人一种这即使是个阳谋,也谋的令人心服口服之意。
国家大义与私人情感,轻重明码的摆在了诸朝臣眼前,辞藻未见多华丽,却字字真心,那份透纸背的希翼,由陛下钦定的侍讲学士念出来,鼓鼓响彻整个朝堂,令据表反对者,都抽不出手中的奏章,无法在这样的治世国策下,说出诸王侯子孙贵过国运昌隆之言。
开玩笑,把送质子去敌国的一桩羞辱事,生生拔高到了国家发展上,这种绵延万世的高帽子一戴,叫人怎么提反对意见?
诸王侯贵子考察团,这特么名字取的就够大义,想出此等名目的人,真鬼啊!
就是对朝事再不上心者,以权谋利方,被这种站于道德制高点的奏表荐言一堵,也一时想不出更好的破局方式,来消弭这场换人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