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649章(2 / 2)

胸中豪情瞬间涨满,为有这样的主上,他们拼了。

“请主上示下,我等谨遵指令,刀锋所指,一往无前。”

一往无前。

206.第二百零六章想要一举击杀凉王孙…………

凉羌部,并不只是凉羌部。

只不过是因这两部最为势大,在大徵建国期,内部战火纷飞时,为了能趁势撕咬下一块肥肉而结盟,其内部还有诸多小族,分系两大部帐下附隅求生。

可因利而往的盟友,终也会因利不均起龃龉,生隔阂,乃至最后分离崩析。

凉羌部目前的形势,正就走到了龃龉隔阂期,突震的死亡,让羌主握住了凉王帐不用心对待别族王子的实锤,坐实了各小部落怕被过河拆桥的担心,尤其十年前扰边一战,陷进凉州的两三万铁骑,有一多半是羌族兵,连进献给大徵皇帝的将领人头,都是羌族帐内所出。

羌族部在那一战里,损失超过了凉王帐,尽管战前谁也没能预料,竟会在贫瘠的凉州马失前蹄,可当时被分配在随州与凉州交界处太郯坡的军队,正是属于羌族部,凉王帐下所出大队兵马,当时正在并州对线,按常理推测,太郯坡作为策应机动部队,当不会损失太大。

常理,那是基于从前推测,就像突震被烧成灰,吹散在漫天风沙里一样,也没有人会知道,那次的战局里,仅是多了一个流放来的“罪臣”之子,就叫他们吃了那样一个亏,主战场并州那边没死多少人,不起眼的一个边角破落州,却坑了他们三万余。

这个亏羌主自然不肯吃,催凉王兵力欲往凉州找场子,结果,大徵皇帝祭祀出乱子,为保京畿稳固,堵万民之口,竟派使与凉王议和,让了好大一块地方安定战局。

武大帅当时提士气迎敌,正欲趁胜平息战局,议和让地的旨意来时,直接气的扶墙吐血,身体衰败也是自此而来,愧疚自责更如附骨之疽般折磨着他,十年终不治。

凉王见好就收,无视羌主发兵恳请,拿了地立即收兵进驻荆北,建立西炎城,尔后为给羌主一个说法,也为了安抚其余怕被当枪使,落个羌族铁骑那样下场的小部族,凉王将西炎城分为二治,与羌主共同携理西炎城内部管理。

前有突震的下落不明,后有凉州的意料之外,尽管凉王并不觉得这种种与他相关,可为了维持住两部稳定,仍退步让利,平息羌主怨气,连后来突峪不肯往凉王帐进学之事,也不了了之,可总有人会为这事生隙,发牢骚,不久之后,关于羌族部流年不利的传言,就进了羌主耳里,将一切战争损失,全归结到了羌族部不尊狼神,才受到上天惩罚的事上。

若然怎么主战场损伤不大,策应部却伤亡惨重?可见凉王就是狼神择定的明主,有天运加成,旁人再嫉妒眼红,也奈何不了上天的选择,就似突震那样,天天吹嘘自己是凉羌部战神,结果人狂自有天收,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以啊,实力不行就乖乖趴着,别胳膊掰大腿,小心玩折了,最后累及全族。

等等传言,带着鄙薄要挟,让本就怀疑被凉王坑了一把的羌主,惊怒交加、气恼发狂,又加之每年大迁徙时,在沂阳山脚所占水草丰茂比例的失衡计较,凉羌两部渐生摩擦,其中以凉王孙仗势欺人为最,将凉王的种种让利隐忍之举,反向输出到突峪身上,常用比武之事,将一腔不满撒在他身上,因为凉王孙很坚定的认为,是羌族部贪心妄想,不识好歹,有反凉羌联盟之嫌,他作为凉王帐下一任大王,有义务教训一下突峪,教一教羌主作为附庸的自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