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暖,又笑着摇了摇头,问道,“其他人还好说,那个绸缎商人你是如何找到的?” 慕长生叹了一口气,“这些细节,我自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我是派了丁四丁五去办的这事,也不知道他们如何找到那绸缎商人的。” “丁四丁五?”萧轼有些诧异,这段时间不见这俩人,他还以为因为王公公的事,慕长生将他们也疏远了呢! “嗯!”慕长生点头说道,“他们两人不仅身手顶尖,能力更是卓绝,这样的人才,我自然舍不得。虽说他们是王公公的人,但跟了我们这么久,有无数回机会可以杀你我,却没有动手,这足可以说明一切了。” 好吧!萧轼心中叹息一声。 慕长生能知人善用,甚好! 而丁四丁五确实能干! 转天,萧轼在御花园接见了从青城来的诸位父老乡亲。 内帑虽然仍不富裕,可他仍吩咐御膳房好好准备。 倒不要如何奢华,但好酒好菜还是要有的。 等胡大人领着一干人等进了御花园,自然又是一阵叩拜。 萧轼忙起身去搀扶。 第一个扶的便是石婆婆。 石婆婆是桃花村第一个对他友好的人,不仅心善,见识也不似一般愚昧无知的乡下妇人,曾多次开导他。 被皇后如此相待,石婆婆自然惶恐不安,头也不敢抬,身子也抖得厉害。 萧轼笑着将她拉到座位上坐下,说道,“石婆婆无须拘谨,想当初,我姐姐一直受您照顾,还有……” 他停顿了一会儿,又说道,“我姐姐过世时,也是您开导我,旁人污蔑皇上,也是您出言为皇上作证。” 石婆婆虽然在桃花村时大方得体,可到底是乡下婆子,到了京城,到了宫里,就拘谨得不行。 见她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萧轼不再为难她,又与胡大人说起了话。 胡大人可是他的第一个贵人啊! 好在,胡大人性子跟朱大人差不多,也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将他们分别后的这一年多发生的事交待得个清清楚楚。 但说起云州的水稻高产,说起水闸,说起水泥工坊,就渐渐激动起来。 “我等出发来京城前,已经育秧了,今年务必再次争取高产……那水泥工坊,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呢!我云州如今主要的官道都已修建了水泥路,河堤也用水泥加固……” 萧轼一听这些话,就觉得高兴。 如今,他自己也建了许多水泥工坊,也希望能如云州一般,日进斗金!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刚开始还拘谨的众人稍稍变得放松了些,也敢喝酒吃菜了。 唯有那朱主薄父子,仍一动不敢动。 萧轼对朱主薄印象还不错,与他说了几句话。 至于那个朱少爷,他就没理睬了。 这人,按他这个现代人的眼光看,也是个渣男。 虽然昨日三堂会审时帮了他,但仍改变不了是个渣男的本质。 宠妾灭妻……十足的渣男!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见众人仍不自在,萧轼轻笑一声,着内侍捧来银子饰物布匹等,一一打赏,又说道,“如今大康才恢复和平,国库内帑空虚,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再邀请诸位来京城玩……” 他赏赐的东西并不多,可对这些人来说,已是万分足够了。 即使拿了这些东西,他们也不敢花掉的,肯定是要拿回家,摆在供案上,时常拜一拜的。 他们这些人,除了胡大人,其他人,若不是因为这事,是十辈子也不可能有机会来京城,更不可能有机会见皇后皇上,还能得赏赐…… 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送走青城父老乡亲,吴了也带着宝儿从校场练完武回来。 宝儿小脸晒得通红,一进寝殿,就欢喜地央求萧轼看他将所学演示一番。 萧轼忍着笑,看他舞剑甩棍地折腾了许久,然后一顿夸赞,夸得宝儿心花怒放,晚膳又多吃了一碗。 吃饱喝足,沐浴更衣后,倒床就睡。 而吴了,又找萧轼说起了话。 “以前,我只知道这大户人家,这宫里的女人不能小看,昨日,我才知,这小地方来的女人也不可小觑。这周婉儿,可真是胆大包天。” 萧轼低头不语。 他不是很想提起周婉儿这人。 实在是有太多不愉快的经历了。 吴了没看他的表情,只自顾自地喝茶说话,“你道她为何要杀那朱家儿子?” 萧轼这才抬头,问道,“为何?” 吴了冷笑一声,“朱家也不是善茬,知道皇上登基了,也想借周婉儿的身份,富贵一番。可未曾想,周婉儿早厌倦了朱家儿子,想和离来京城投靠皇上。那朱家如何肯?无奈之下,她只得下毒谋害。可要来京城,她又无引路文书,只得找上旧相好,让那个绸缎商人带她来京城。快到京城时,她又怕跟人私通的事会被皇上知晓,便一不做二不休,将商人灌醉推下船,欲来个死无对证。” 原来如此!萧轼沉默许久,又忍不住感慨起来。 在某种意义上,周婉儿的经历与他倒是有些相似。 都想要和离,都想来北方。 可他是通过各种努力,试图让慕长生给休书或者和离书,让胡大人给引路文书。 而周婉儿,则是一路杀过来的。 毒杀亲夫,谋害奸夫…… 所作所为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啊! 端午节之后,三司那边对周婉儿污蔑萧皇后一案,也查得清清楚楚。 那几家帮周婉儿在京城散布谣言的官员,全被慕长生发配到岭南,终身不得回京。 此举着实过于严酷,吓得一众心怀叵测的官员再也不敢有小心思了。 京城和宫里也终于清净了。 萧轼的日子愈加顺心了。 到六月,南方水稻收割季节,云州传来好消息。 云州十几个县,个个水稻高产,均在八百斤左右一亩。 而其它未实施新育秧方式的江南各州,水稻产量仍只有可怜巴巴的每亩不到四百斤的产量。 自然,萧轼的皇庄,水稻产量还要更高,均产已超过每亩八百斤。 慕长生名下的那些产业,不止水稻丰收,盐矿、商铺、铁匠铺都是挣得盆满钵满。 内帑渐渐丰盈起来。 有了银子,萧轼第一件事便是扩大各产业的规模,再有多余的银子,便还给国库。 倒不是因为他大度圣母,实在是因为此时国库太过空虚,连六部官员的俸禄都要发不出来了。 慕长生为了银子发愁,他自然不能漠视不管吧! 而对他还钱之举,户部上下自然是震惊不已。 他们从未想过,皇后竟然会还钱。 毕竟,从来只有皇帝从户部借钱,却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