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我真的是反派[快穿] > 分卷阅读4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2(1 / 1)

好友,可是还没来及见面,那人就死了……两次。 他失去了自己的好友两次。 他也是凶手。 风吹树叶,沙沙作响。 太阳从地平线攀上云顶,天色大亮,所有的黑暗都无所遁形。 文煦之茫然地说:“我现在,宁愿他是一个奸臣。” 至少明泽还能睁开眼,讥讽地叫他一声: 老师。 * 沈明泽被葬在了岚山顶上,那里可以俯瞰整座京城。 易淮、宋笙、文煦之、王赋四人,默契地没有告诉祁恒沈明泽的身体状况。 冷眼看着他愧疚难安,看他煎熬难耐,看他噩梦连连。 不过是因为,他刺了那人一剑。 文煦之对宋笙倾囊相授,却始终没有收宋笙为弟子。 终他余生,再听不得“老师”二字。 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实。 宋笙在文人中依然有极高的地位,那些沈明泽不曾享受到的拥护和赞誉,宋笙都有了。 只他每多拥有一点,便愈难受一分。 宋笙此后再未入朝,他双足踏遍了庆朝的每一个角落。 做那人的眼,替他看挚爱的锦绣山河。 祁恒没有对不起沈明泽的期许,他是一位很好的皇帝。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直到庆朝在他手里到达了鼎盛,他也不敢放纵自己有片刻休憩享乐。 易淮接替沈明泽成为了丞相,用一生的时间为那人著书立传。 易淮在等,等到有一天权势遮住了祁恒的双眼,荣华蒙蔽了他的内心。 等到时光将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感洗去,变得不再深刻。 他就告诉祁恒: 陛下,你知道吗?你那剑刺过来的时候,大人避开了。 他得死,可他不能死在你手里。 他怕我们不会原谅你,他怕你孤寂一生。 他要你杀了他,裹挟着除奸臣的赞誉登临绝顶; 他又不能让你杀了他,要我与你君圣臣贤、耦俱无猜。 他为了你,连自己的死都要利用。 ——你得永远记得他,这是你欠那人的。 易淮想,凭什么只有他一个人沉沦在痛苦之中不得救赎呢? 祁恒也好,世人也好,谁都好。 不能忘记他。 --------------------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完结啦! 这章可不能再说我短了,四千字呢。 谢谢又给我投了地雷的小天使[绛韵],比心心。 第28章 蠹国害民的乱臣贼子(28) 时光流转, 屡变星霜。 在距离庆朝已经足足过了一千年的后世,仍然有无数学者为那段时间的风采目眩神迷。 庆朝是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 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鼎盛。 各式各样的人才如同井喷式出现在那一段短短的时间, 鸾翔凤集、彬彬济济。 但它同时也是历史上最神秘的朝代。 一千年的光阴埋葬了太多的故事,只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谜团。 在一切都难以解释的时候,还有人把祁恒在位时的昭明时期,称为“神偏爱的皇朝。” 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后世投入无数心血, 花费无数笔墨, 始终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摇摇欲坠的偌大庆朝是怎么在一夕之间, 如有神助般地起死回生? 一代代求知者前赴后继, 奠定了庆朝在史学上的超然地位。 “提到庆朝,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沈明泽。他是旧庆朝与新庆朝的交接点, 他的死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翻看以前的史书, 我们能发现很诧异的一点,历史上对于沈明泽的评价呈现了一种很极端的两极分化。夸他的人赞他圣人在世,贬他的人骂他无良奸臣。” “目前官方比较认定的言论是前者。史书记载,昭明帝祁恒登位以后,每年的官员升迁必会提起沈明泽。沈明泽虽死,他身上的爵位与荣誉却年年增加,以至于不过三年, 便到了赏无可赏,赐无可赐的地步。” “还有野史提到, 昭明帝选择年号时,其中的‘明’字就来源于沈明泽的名字,据传, 昭明帝还当众说过‘庆朝江山当有沈相一半’这样的话。不过目前还没有得到证明,唯一可以确认的是, 沈相沈明泽对于昭明帝的意义绝对不一般。” “不仅如此,那个时代的几位天骄,他们的事迹中都离不开沈明泽的身影。细数一下,‘千古一帝’祁恒、‘北斗之南’易淮、‘文人楷模’文煦之、‘碧海苍梧’宋笙、‘第一女官’周思柔、‘百战不殆’宁氏父子……” “除了文煦之,其他人的人生轨迹,似乎都与沈明泽并无关联,毕竟他们展露头角时,沈明泽早已死去。这里稍微偏一下题,沈明泽的死亡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法是昭明帝亲手剑杀,但同样没有实证。” “刚刚提到的这些人,他们一生为沈明泽写诗作赋无数,光传下来的就有一千二百七十余首诗,以及三百多篇赋。其中二十篇被选为高考必背古诗文,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立夏的校园总有股挥之不去的燥意,即使开着空调也无济于事,它生在正午阳光的烤炙下,生在点点的蝉鸣声里。 即便听课都是举国上下最优秀的一批学生,曾从千军万马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谈及那段灰暗艰苦的背书岁月,也不由得哀嚎一声。 讲台上的教授于是闻声轻笑。 他叫文清和,他们家是庆朝文煦之的后人。 文清和自小就对庆朝的历史感兴趣,一直到如今两鬓斑白。 教授继续说:“很多人问我说:老师,你怎么能研究一辈子的庆朝历史?我都会跟他们解释,不是的,庆朝太长了,我研究的只是昭明帝祁恒登基前后十年。” “共二十年的光阴,我能把这段看懂,就已经心满意足。可惜,我研究了四十年了,还不敢说一个懂字。” 这就是文清和谦虚了。 他是有名的史学大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事件,都能说上一两句。 他也是如今公认的,最了解庆朝的人。 他说不懂,世上就没人懂了。 给刚上大学的孩子授课,文清和尽量说的简单诙谐。 他有幸窥见那段风华的吉光片羽,如今垂垂暮已,盼望后来人能将其补充完整。 “我们说回沈明泽。大家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传世的诗文这么多,我们对沈明泽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呢?” “凡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旁人对他们的评价都是毁誉参半的,沈明泽却很奇怪。他还在世时,简直称得上一句天人共诛,朝野上下全是骂声,没有一句好话。”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