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到名录上。 赶在年前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都在进行。 因为这些人户明白,只有尽早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来年的良种司运送种子时,拿到想有的东西。 一亩地产七百斤的良种。 足以让他们心神荡漾,这些人精于计算,又怎么会不懂。 再说,朝中的局势,他们多半也看得明白。 如果负隅抵抗。 只怕落不了好下场,那些被良种司林启,叶锡元收拾的人户,只怕缓不过来了。 有纪炀在汴京给他们兜底,他们是什么都不怕的。 这场没有硝烟的改革震惊当代许多隐士大家。 这些是真正的名士,真正的清流。 竟然有个久居乡野的书画大家,画了幅田野飘香的分地图出来。 那画上正是当地豪强低声下气要低价卖土地给手下佃户,那些佃户有的不敢相信,有的欣喜若狂。 如果再往佃户绵延的田地后方看,一些低调的官员正在策马奔来,他们不像普通画卷上,有着官员丑恶嘴脸,这些人个个年轻奋进,手里提着清点田地的账册过来。 而那些豪强中似乎有人看到他们,面容惊恐,竟有些落荒而逃的意味。 这位书画大家总是行走在乡野之间,这幅画卷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上面人物虽多却不杂乱,豪强的滑稽,农夫的朴实,孩童的懵懂,青年官吏的朝气,皆映在纸上。 大家原本是不喜朝堂的,在好友劝说下,竟把这幅宁明庄分地图送到汴京。 这会被徐九祥挂在太庙当中。 饱读诗书的隐士大家们还说,每每新朝建立,才会抑豪强,分土地。 而承平国已经两三百年,却能壮士断腕,自己进行改革,而且还改成了,实乃奇观。 更有大家断言,这件事做成,承平国少说也能续两百年的命。 这话说的,其实不太妥当。 哪个人夸朝廷,不会夸千秋万代的,唯独这位夸续了两百年,而且言语之间,还觉得再续两百年已经不错了。 话传到汴京,纪炀却托人问:“若想再续,可有他法。” 本以为会兴师问罪,没想到皇上也问:“若想国富民强,可有良策。” 一个是朝中重臣,一个是国之帝王。 非但没问罪,而是认真询问意见,这位大家深受感动,竟然出仕了。 此时也在冬祭队伍当中。 这家人看到韩家人的时候,简直亲如兄弟,更是放荡不羁,连官服都懒得穿。 徐九祥比之先皇更要宽和,也不恼。 韩潇看着,只觉得徐九祥已经有了纪炀身上那不骄不躁,不急不恼的三分。 隐士大家主动出仕,这件事也让承平国上下再次振奋。 一切的源头,都在那颗种子。 那颗小小的,却有无限生命力的种子。 这不是纪炀头一次来冬祭,也不是头一次站这么近,但少有的,觉得这些事确实可以拿来夸耀。 一亩地七百斤的粮食。 纵然是他,也忍不住真心笑一笑。 更不用说连带的清查土地。 等到年后收收尾,他从在潞州扶江县做的事,也就的推到全国了。 让无立锥之地的百姓有自己的土地。 让从事劳动的百姓种自己的粮食。 这是世上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也是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办成的。 冬祭回来,满朝文武都倍感轻松。 他们家也有地啊,自然高兴啊。 不过以后那良种司,只怕会永远火热,这次不再是惧怕他们的权势,而是看着他们,就跟看见神仙一样。 谁知道以后的种子还能有多高产呢! 就连灌江府送来今年的关市税,大家都觉得应该先给良种司一些。 特别是育种部门的银钱肯定要多。 这种投入跟回报,那是看得见的! 至于纪炀? 满朝文武,朝野上下,谁有谁不服吗。 他愿意做的事,永远都能成功。 纪炀那点点自傲在冬祭的时候已经消磨完了,笑着对大家道:“以后日子还长,别看马上要过年。年后事情还多着呢。” 承平国土地最后的清查汇总,各地因为土地产生的种种纠纷。 以及暗中查访到的贪官污吏,豪强乡绅,全都要一一查问。 再有良种的大面积铺设,南面是稻子,北面是麦子,还有一些黄豆的推广,以及工部农具的事。 觉得够朝野上下忙到脚不沾地。 众人一听纪炀这话,下意识退后。 行了行了。 从你们翰林五斗院学到一句话。 叫什么卷王,什么卷生卷死,说的就是你! 但这次的忙碌,让大家都觉得值得。 又过一年,好像越来越有盼头了? 冬祭过后,便快到十二月份。 今年的腊月过得热闹,在皇后鼓励下,汴京大户皆出来周济群人,主要是汴京周边的庄户们,也要过个好冬天。 今年总觉得有些不同。 等纪炀给闺女带上斗篷,小晴林偷偷给拨开,再给穿上的时候。 纪炀眼神微眯看向闺女。 林婉芸回来刚看到他们父女俩对视,开口道:“虽说到了腊月,但天不冷,她又穿着外祖给添置的皮绒衣,肯定嫌披风热。” 小晴林机灵着呢,冷热都知道。 这会见娘亲说话,明显有了底气:“热!” 纪炀这才把斗篷给去掉,不过看看外面。 今年冬天,好像确实很暖和,平时不是他管账,家里今年的炭火用得少,他也没注意。 这会被婉芸点出来才想到这件事。 但冬天暖和,并非好事。 他好歹也跟着农人们建起良种司的,上辈子更是有农业知识丰富的奶奶。 若遇暖冬,对农业来说并非好事。 俗话说十月初一晴,割麦喂黄牛。 这个十月初一自然是农历,意思是这个时间天气如果暖和的话,那就是暖冬。 冬日里若是暖和,那泥土里的害虫便会大量繁殖。 从而形成严重的病虫害。 如今良种是研究出来,跟更适宜的农药还在研究,甚至在跟益宁府的知府指挥使他们联合在研究。 可如果真的形成病虫害,又或者是蝗灾,就不是人力所能避免的了。 便是放到现代,这种病害的预防都很重要。 不只是病虫害,冬天暖和,那农作物就会提前生长,甚至在冬天抽穗,那来年的产量根本没办法保证。 再者下雪少的话,雪无法在田地形成保温层,保护下面的根苗,农作物反而会被冻死。 总之一句话。 暖冬。 并非好事。 纪炀的担忧不无道理。 司天监也在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