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里各处兴修水利的原因。 以后良种稳定适应之后,估计一亩七百斤不再让人震惊,而是属于平常。 这更是那些豪强大户们急着要良种的根由。 越是这种时候,纪炀越是不松懈。 不过还是有个消息,是能高兴的。 那就是正月二十六,玉敬泉就要到汴京了! 虽说他要先到吏部述职,但接下来肯定要来跟纪炀见面。 当初的,玉敬泉,凌俊鹏,卫蓝,那都是跟着他的人。 那时候为了他们更好的前程,纪炀只能让他们离开,但要说官场上的情谊,自然跟他们最是深厚。 算起来也有三四年没见了? 凌俊鹏自然还在做指挥使,只是不在灌江府,去了别处换防。 卫蓝则留在灌江府做捕头。 几人经常通信,对彼此近况都了解。 但通信跟见面还是不同,纪炀早早让人准备好院子,只等着玉敬泉过来。 别管背后的人为什么让他来,来就来了,至少升官了? 纪炀想的一直很开。 等见到玉敬泉的时候,见他依旧精神奕奕,别看五十多,但头发没几根白的,见到纪炀头一句便是:“知县大人,许久不见。” 在玉敬泉他们心里,纪炀还是那个知县大人,带着他们致富的知县大人。 不过以前带着县里,带着灌江府致富,现在是带着天下百姓一起。 纪炀也笑,听这个称呼反而还挺踏实。 韩潇自然也过来了,韩潇跟玉敬泉关系一直算不错。 当初纪炀“坑”他做事的事,玉敬泉总是在帮忙。 众人叙旧,最后自然又聊到背后让他带过来之人,纪炀心中已经有数,此刻并未说出来。 朝中翻来覆去,不就那几个老熟人。 等聊到应对之策。 纪炀只笑:“等着吧,今年暖冬之象到底有个什么结果。” 说到底,他们靠天吃饭,那些人也靠天闹事。 天到底给个什么情况不好说,但纪炀是不怕的。 玉敬泉摸摸自己胡子,笑着道:“放心,纪大人的能力,大家还不知道?” “而且我从下面过来,路过的中原各地已经做好准备,纵然真的发生个最差的结果,咱们算是有准备。” 最差的结果,无非是蝗灾。 但时间进到二月,天气的异常似乎比想象中更要夸张。 进到二月,春雨只下了一两场,每场都不大。 到了三月,倒是有场暴雨,除此之外,连片乌云都没有。 此时,中原田地全都靠平时兴修的水利设施灌溉,可到底有顾及不了的地方,今年纵然种了良种的地方,麦子也是干瘪干瘪的。 放在下面管辖不及的时候,可能朝廷还不会那么快注意到灾情。 可从纪炀注意到暖冬之时,已经做了许多准备,各地的奏报自然如实且准确。 毕竟突然发生天灾,他们还想着为了政绩要不要瞒着,就跟很多年前凉西州雪灾一样。 现在早有预警,又早有准备,各地没了顾忌,自然能说就说。 甚至还盼着多拨点救济粮。 这甚至都不是后话了。 而是一场被他们看在眼里的灾祸就要发生。 冬日少雪,正月无雪,二月两场雨,三月一场雨。 各地不少龙王庙香火鼎盛,各地祈雨的活动也盛行。 依靠水利的灌溉,如今还能行,如果到了四月,五月,还是无雨,只怕附近河水,井水都要干枯。 毕竟再好的水利设施,也只是调节。 大旱这种事,就算放在有人工降雨技术的现代,那也是要看天时地利的。 何况现在。 满朝上下全在为这事奔走。 祈雨的法子想了很多,皇上也去祭祀过。 纪炀则在周边默默运粮,以及让各地先保证人的饮用水,甚至在商议移民的事。 中原人口本就过多,这几年的发展更是堪称拥挤。 土地承载不了那么多百姓的时候,流民跟不安就会增多,干脆借这个机会,迁徙一部分人去益宁府,去江西,去岭南。 以如今粮食会越来越多的情况,江南跟中原这块地,绝对会人口过多。 趁着旱灾人口迁徙,倒也能行。 可想而知,纪炀这事一提,身上诸多罪名又加了一条。 怂恿中原百姓离开故土?! 你安得什么心! 在去年年末暖冬事件时,那会流言四起,甚至直指皇上。 眼看皇上不接招,纪炀也很淡定,那些人以为他们有什么招数,气势也就低了。 随着几个月的无雨,谣言瞬间卷土重来,来势更加凶猛。 还是那一套,天降罪责,都因为承平国的不孝之风。 皇上不敬生母。 臣子不敬生父。 所以老天爷不给下雨。 除非罪人们诚心悔过,这才能行。 京中假借儒释道三家之名,更是说的有鼻子有眼。 皇上那件事他们都知道。 臣子又是谁? 臣子不敬生父? 自然是纪炀。 纪炀自从回到汴京,亲弟被赶出汴京,亲爹被送到庄子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伯爵府。 这种骨肉相残,不敬父亲的人,怎么不让上天震怒。 还有人亲耳听到过,说他爹其实很想回伯爵府住,还跟纪炀商量过,却被他断然拒绝。 要知道这是伯爵府! 却不让自己爹住! 有这样的人吗? 这种逆人伦大道的行为,但凡懂礼的门户都可以指责唾骂。 谣言四起,比之前更要凶猛。 也露出真面目。 之前说皇上不尊生母,就是为了引出他不尊生父。 毕竟皇上性子好,他们只是“威胁示警”而已。 而自己,才是他们欲除之而后快的人。 上次没理他们。 这次明明中原各地干旱,他们还在说这些乌七八糟的。 随着四月到来,天空还是滴雨未下。 朝中让皇上跟纪炀去请罪的消息更甚。 纪炀安排第一批灾民前往岭南后,看着文书上定下的,必须沿路开仓放粮,借官道让百姓通行。 这样既能让迁徙的百姓少受苦,也能最大限度保证沿途各地的安全。 其中事情之繁杂,让纪炀及手底下的人忙到连轴转。 忙完之后还要看看这个谣言。 看来这些人是要先逼他,然后再逼皇上。 让他们认错,让他们承认如今中原无雨,是他们的过错。 一边是繁重的公务,一边是无形压力的威逼。 看看这些人,在下面的时候,还是明刀明枪的恶意。 到汴京之后,这些人的手段显然高出不少。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纪炀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