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叔奶奶笑得一脸褶子:“乖,我煮了点姜水,你们赶紧去喝点,老大家的,你也喝些。”
昨儿夜里下了雨,虽说不算得大,今儿起来路面都要干透了,但山里草木多,干得慢,这摘蕨菜掰笋子,大多都要钻草丛里,难免的会被雨水打湿。
大儿媳外头的衣裳湿了一些,但没有湿到里头,她先让孙子孙女去喝,自个帮叔奶奶把干菜装麻袋里。
“娘,”她问:“方才我好像看见小一从咱家出去,他来家里可是有事?”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村里人蹿门唠唠嗑是常有的事儿,要是换旁人大儿媳不会多问。
不过蒋小一不咋的蹿门,以前是忙,没那功夫,如今又忙于生意,蹿门的时间就更少了。
叔奶奶笑道:“他来喊我过去干活,你等会把这干菜收好了,就挂墙上去,别放地上,不然后头要是下雨屋里潮,这干菜怕是要发霉坏掉了。”
“我晓得的。”大儿媳也高兴:“小一叫您过去干啥活啊?”不知想起什么,她眉头微微拧了一下:“娘您不是腿疼?干得了吗?”
“咋的干不了,就剥剥笋衣,还有撕下蕨菜,都是只用动动手的活,能干。”叔奶奶拍拍大腿上沾到了干菜屑,高兴道:“他说一天给我三十文工钱。”
她原也没打算要,毕竟都是亲戚,虽不像大房那般亲,可说到底也有关系。
叔奶奶身子骨不便,重活干不了,就能干些轻便的屋里活,要是没活儿干,闲着她还觉得不舒坦,蒋小一喊她过去帮忙,她自是乐意。
但蒋小一不是爱占了便宜的,哪能让人白做工啊!又不是说只帮个一天两天,那不给工钱也就算了,就当是亲戚互帮互助,可这活要干好些天,如此,自是要给点工钱的。
不然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大儿媳问道:“他只喊了您?”
蒋家收的蕨菜和笋子多,叔奶奶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
叔奶奶摆摆手:“没,小一还喊了王哥儿,你堂伯娘,还有村东头的小翠,不说了,我过去干活去了。”她兴冲冲的走了。
村里人,就算上了年纪,可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除非真的没活儿做,又或者性子懒的,不然只要还能动弹,大多都会一直干。
明明是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要在田地里挥洒汗水,但庄稼人,都这样。
厨房里头要做豆腐皮,还要做饭吃,两个灶台不够用,蒋小一又在院里搭了一个灶台,然后去大房那边借了一口大铁锅,专门搁院子里‘煮’蕨菜。
大铁锅是冬日那会儿大房煮猪食用的,不过最近喂的都是新鲜猪草,不用煮,大铁锅就闲着了,毕竟就是煮点晒干了的红薯藤,又没拿去煮啥乱七八糟的东西,洗刷干净,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