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065章(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前两年前底下交上来的数据,如今可能有所变动——有些人家子孙多了,存够银子了,会买荒地进行开荒,如此数值自是有所变动,但按照以往数据来看,增也增不到哪儿去,毕竟一亩荒地好些银两,也不便宜。

一千三百一十四亩,听着似乎极为庞大。

可林家村共计一百多户人家,一千三百一十四亩田地,平均分下去,一户其实也不过八/九亩。

可一户人家多少口人?

往低了算,是七/八来个,这是家里兄弟少的,多的话,那光是孩子就是一串串。

村里少有独子,最少都是两个孩子往上走。

八/九亩地再平摊到人头上,一人顶了天就一亩多。

一亩多地一年能收多少粮食?布、油、盐、这些银子哪里来?就是靠卖粮换来的。

两亩地收上来的粮食,原本就不够吃,还得卖些换银子……

往年南部交上来的税,是让人看了都觉磕碜。

真真是穷死人饿死人。

但没法子啊!

南部山多,老百姓靠地头吃饭过活,地少,自是要受穷受饿。

直到套种出现推广下去,岭南那边好些了,这几年没怎么饿死人了。

可也只是好一点。

因为有些地方,并不适合套种。

但如今……有出路了。

真真是有出路了。

要是这梯田真能做出来,那一千九百多亩地,平摊到各户上,那一户能多将近十五亩地,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家家户户土地翻一翻。

之前是一户十亩堪堪饿不死,未能图得温饱。

那若是再来十五亩呢?

那家家户户在能保证温饱的基础上,还能有余粮了。

白子豪看大家高兴,不得不先泼冷水。

这梯田,可不是哪儿都能搞的。

“老夫在位四十三年,之前在户部做过十三年,往年冬季下头总有折子往京城递,淮州宁平镇和平村死人了,五个,和柳村八个,和谷村七个,和安村四个……光是一个镇一个冬天就死了二百三十多人,而北部各洲从没死过那么多人。”丘大人眼是红的,声是颤的:

“咋的北边没死那么多人,就偏的南边死?是因为咋大周南边穷,那儿的老百姓冬季不仅要挨饿,还要受冻,染了寒,没得银子,多数是熬啊熬,可往往都是没能熬得过冬季就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