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玄学菜鸟成了农学教授 > 分卷阅读1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24(1 / 1)

了郑璞玉这段时间的情况之后,感觉还是情志方面的问题,在城里住的不舒服, 发病又伤了自己的曾孙子,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花了不少钱病却没看好,情志不畅也是正常的。 斟酌之后, 张承志根据上次的药方适当增减, 并且增加了几味疏肝理气的药材。 刘星泽比张承志还干脆, 挥笔一口气就把方子给写完了,搁下笔把方子递给张长苏。 张长苏看了两人的方子,张承志的笔迹工整,是那种不属于医生的端正,从药材的用量明显可以看出他的谨慎,考虑到郑璞玉的年龄已经不小了,身体承受能力不如年轻人,药材的用量也明显酌情减少。 和他比起来,刘星泽的字体就狂放多了,不过倒也还能辨认,只是看起来没有张承志写的那么清楚,和张承志比起来,刘星泽的用药明显也更加随性洒脱,药材用量也没有那么斤斤计较。 要张长苏来评价的话,实际上刘星泽的用药更加有灵性,张承志的则不免有失于匠气,这可能也是两人的性格和经历差异导致的,而刘星泽实际上却是更有天赋。 不过最后张长苏选择了张承志的方子,没有做修改就直接转交给了郑璞玉,“你们回去之后,去药店按照这个方子抓七副药,一天一副,一副药分早晚两次喝。要喝完再过来复诊。” 想了想,张长苏还是报了本县几家中药店的名字给他们,道:“你们最好去这几家药店抓药,他们的口碑比较好,药材的质量和药师的水平都比较有保证。” 客观上来说,现在中药造假、以次充好,甚至于给患者抓错药这样的事情,都不算是新闻,有些时候中医给开的方子没效果,都不是方子本身的问题,是药出了问题。 张承志比较细心,对郑勇说道:“郑大叔,咱们加一下好友,我把这几家药店的名字发给你吧。” 郑勇连忙掏出手机,“好好,麻烦你了张医生。” 不管心里怎么犯嘀咕,表面上郑勇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态度。 郑璞玉和郑勇父子离开之后,张长苏又让张承志把自己开的药方默写了出来,让张承志和刘星泽互相看对方开的方子,询问他们的想法。 张承志看完刘星泽的方子,惭愧道:“师叔开的方子比我的好。” 刘星泽则是恍然道:“我忘了,这个患者的年纪大了,用药量是应该减少的。” 张长苏看了刘星泽一眼,道:“虽然你日后没打算从医,但既然学了,以后或许也有能用到的时候,牢记开方务必谨慎,这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刘星泽乖巧点头,“我记住了,师兄。” 张长苏收回目光,又问道:“既然是师弟开的方子更好,那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会选择承志的方子呢?” 是啊,为什么呢? 刘星泽和张承志陷入了沉思。 虽说刘星泽开的药方用药量需要斟酌,但这也不难,张长苏稍微改上一笔就是了,为什么直接放弃刘星泽的方子呢? 刘星泽完全想不出来。 倒是张承志,他认真对比了两张方子使用的药材之后,迟疑地说道:“师父,您是不是考虑到了患者的经济条件?” 刘星泽开的药方灵气十足,但他是真的不知人间疾苦,开的药那是什么好用什么,如果放在经济条件好的患者身上,这自然就是最佳选择了,人家不差这个钱。 但郑家的情况不同,他们家虽然也不是穷人,但同样也称不上富裕,这段时间家里出了那么多事已经花了不少钱了,经济上确实不宽裕,这也是最后郑勇妥协了没坚持带郑璞玉去大城市大医院的原因之一,囊中羞涩啊。 张长苏赞赏地点点头,说道:“不错,虽然对医者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给患者开最适合的最好的药方,但出于现实的考虑,我们还必须参考患者的经济条件。承志开的方子效果会比师弟你的差一些,但影响不大。” 说完这些,张长苏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师弟开方很有灵性,这次虽然用不上,若是遇到那些常规的药方没有效果的患者,你开的方子或许能有奇效。另外,若是经济条件好的患者,你开的药方也很合宜。” 两人都得到了认可,大家都很开心。 张长苏觉得把他们带到上清镇呆一段时间让人帮自己带徒弟真是个绝妙的主意,虽然这几个月他也要坐诊,但是现在刘星泽和张承志都练出来了啊。 等他在把关一段时间,如果两人看诊没出什么差错,一般的患者就可以交给他们了,有他们解决不了的患者再来找他,这不就轻松多了吗? 当然,两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针刺的技巧,依然需要长期的训练。 另外还有脉诊的功夫,现在他们只能算是入门,这个想要进步,需要打量经验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练出来的。 说是这么说啦,但实际上除了郑璞玉之外,他们这段时间并没有其他患者,张承志依然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另外就是给其他人帮帮忙。 刘星泽终于写完了自己的第一篇农学论文,并得到了温宪教授的认可,把论文投出去之后,刘星泽在农学方面暂时可以轻松一些,等着过几天考研成绩出来了。 这篇论文,温宪教授挂了通讯作者,刘星泽的工作单位也挂了工作站,不是温宪教授需要这篇论文,他是为刘星泽考虑。 在农学领域,刘星泽在农学领域是实实在在的查无此人,只挂他自己的名字是很难被期刊编辑注意到的,但如果温宪教授是通讯作者那就不同了,过稿都会比籍籍无名的科研工作者更容易。 另外,因为帮刘星泽提供了一些数据,所以王双媛博士也挂了个二作。 虽然王双媛博士如今其实也不需要这个二作,但在这篇论文上挂二作,王双媛博士还是愿意的,反正不丢份。 经济学方面,刘星泽的学习进度还算不错,但论文要写什么他依然毫无头绪,幸好李金文教授也并不催他。 现在刘星泽有理由怀疑,当初李金文教授之所以要求刘星泽也写一篇经济学的论文,其实是一种谈判策略,没想到刘星泽直接答应了,只能说学经济学的心都脏,刘星泽比起他的老师还是太嫩了。 安排好自己地里的作物,刘星泽又和张承志结伴下山了。 刘星泽这回下山是去接徐勇教授的,徐勇教授明天的飞机抵达雅南市机场。 这回徐勇教授是特意过来帮刘星泽选择适合种植中药材的药田的,刘星泽这个受益者和学生肯定要把人给招待好。 张长苏对此也非常支持,他自己虽然不想从医,但对于这种能够救治更多人的事情,还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张承志倒不是专门陪刘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