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穴居[末世] > 分卷阅读2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1 / 1)

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嘛,也不见得是坏事。” “也是。”可王锵神色间还是带着忧虑,没坐多久,就告辞离开了。 第22章 这场比往年早很多的初雪下了近一个周才停下,饶是不常见雪的本地居民向来对雪比较稀罕,见雪终于停下了,也不由大舒了口气。 这天傍晚醒来时,打开手机一看,社交平台上清雪的图片、小视频几乎要刷屏,看得汤子苓也来了劲,摩拳擦掌要去扫巷子里的积雪。 只是下了三四个阶梯,踏入院中的第一步,看着快到自己膝盖的雪,汤子苓拎着扫把默默退到了屋檐下。 这么深的雪,扫把哪扫得动啊! “得用铁锨铲,清出能走的小道就行了。” 真行动起来,更发现清雪远不如看上去那么轻松浪漫。 一铲一铲地刨着,光是从正屋到宠物店的距离,就花费了两人十来分钟。 好在天气一直很冷,雪没怎么融化,铲起来没那么费劲。 清到巷口时,听外面闹哄哄的,开了门往外一看,只见这些天卷帘门一直紧闭的商铺都开了门,门前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不少人在铲雪,中间马路上已经铲干净了。 “街坊邻居们,咱们柳湖北街夜市正式开张啦!有买也有卖,详情请到登记处咨询……” 汤子苓跟元松隔着马路瞧着,斜前方的登记处人头攒动,热闹得很。 “要不要去看看?”好些日子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了,汤子苓有些意动。 “行啊。”元松接过他手里的铁锨,手上一甩插在道旁的雪堆上,把铁门一锁,拉着汤子苓向马路对面走去。 “真的假的,还能在这儿摆摊儿卖东西?” “真的,摊位费也不贵,十块钱一晚,买吃食的需要提供健康证。” “这年头谁大冷天的出来卖吃的啊?家里的存粮都不知道能撑多久!” “他们这边还有换粮处,说是自个儿在家里种的菜蔬啥的都能换粮食,有详细的兑换比例。我看着挺不错的,我家只弄到了韭菜的种子,家里能用的盆桶都用上了,一口气栽了十来盆,如今长成了,割完一茬又一茬,天天当菜吃都吃不完,能换点儿粮食也不错。” “我家只搞到了芫荽种子,也种了不少。你家有人爱吃芫荽吗?要不要换一把?” “成啊,等吃了午夜饭咱们在这里碰面……” “诶?看这宣传册上说的,摆摊儿是收钱还是以物换物都随摊主!” “我瞅瞅……说登记处大电子屏上有物价参考标准!不知道能不能摆摊儿卖二手衣服,我娃好些小衣裳都穿不上了,搁在家里占地方,如今网上二手又卖不动,丢了怪可惜的。” “试试呗,他们也没说不能卖,反正一个摊位一晚上才十块钱。” …… 大家这些日子估计都在家憋狠了,看上去都特有倾诉欲,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听到谁问了什么,立刻热情地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说了出来……置身其中虽感觉有些闹哄哄的,但不得不说,这气氛莫名让人心情愉悦。 汤子苓也很快领到了一张宣传单。版面设计非常简洁,一眼看去全是重点,最后还附带公众号、官微账号和加群二维码,说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工作人员。 才加上公众号,就收到了“柳湖北街夜市6号门冻鱼大甩卖”的推送。 “6号门?”汤子苓认真观察了下,才发现原本各色各样的门头被拆除了,换成了统一的数字led灯。他拉着元松找到6号店铺,已经有不少消息灵通的居民围拢来了。 “街坊邻居们欲购从速啊,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观望的人不少,可大约畏惧几个一身彪气的“门神”,一时没人敢踏进店门。 元松跟汤子苓不耐烦等,索性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店简单询问了价格后,觉得虽贵但还承受得起,直接抬出来一条长近一米的大海鱼。 不少人围过来问价格,听两人说了之后嘴上感叹着“真贵”“吃不起”云云,可身体却很诚实,立马转身进店,生怕去晚了就抢不到了。 穿过马路,迎面跟出来看热闹的王家老少碰了个正着,元松语气略带兴奋地先开了口:“6号店正卖冻鱼,说数量有限,想要的话得抓点紧。” “哎呦,那得赶紧的!”想问什么的王四婶顿时也顾不得了,兀自小跑着穿过了马路,边跑还边喊她儿子快跟上。 王锵被他妈拉着,也顾不得多问,匆匆跟两人打了个招呼就去马路对面了。 进了巷口大门,元松转身锁门的时候发现街对面有贼头鼠脑的人伸着头往这边张望,哐当一声把门关上后从里面锁了,回身对同样发现情况的汤子苓说:“不碍事,回头让大花派个小弟过来震慑一下。” 汤子苓愣了下,他知道后院狗群那条似乎是头领的狗子名叫大花。可元松说什么来着?“让大花派个小弟过来震慑一下”?大花再聪明能连外派小弟的事都会做? “你说真的?”汤子苓看向元松。 “真的,它们比你想象中要聪明很多。”元松似是不愿多说,认真地说完后就转移了话题,“这鱼这么大块头,你知道咋吃不?” 该知道的早晚能知道,汤子苓也不为难他,顺着他回答:“我也没吃过这么大的鱼,但我想着应该跟普通鱼大差不差吧,清蒸、红烧、油煎、清炖,这鱼看着不错,怎么做味道都不会差……” 第23章 往常去菜市场购买食材,服务周到又热情的商家给处理得妥妥当当,拿回家稍加清洗就能直接下锅。因而甭说年轻人了,好些做了半辈子饭的叔叔阿姨都被“惯”得面对原生态食材无从下手,摸索好半天才给磕磕绊绊处理好。 汤子苓跟元松此刻就面临着类似的窘境。两人都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完整的大号冻鱼,没有趁手的工具,又没有处理整鱼的经验,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尴尬地面面相觑。 “要不先放着解冻吧,咱们搞点儿饭吃,都快九点了。”傍晚醒来,喝了碗一直在炉子上慢炖着的红豆粥就出去忙活了,这会儿还没吃上实实在在的饭呢。 “成。”周末休息,两人体力耗费小,一般只正式吃两餐,中间饿了喝点儿粥、吃点儿零食垫垫就糊弄过去了。“蒸包子怎么样?多蒸些在冰箱里冻着,饿的时候随便烤一个、热一个都行,方便。” “好啊。” 如今食材有限,两人口味也不算挑剔,有什么就用什么,泡了粉丝,剁了韭菜、白菜、各种腊肉和葱姜蒜,掺在一块儿拌了韭菜粉丝为主和白菜粉丝为主的大杂烩馅料。 面揉得差不多了,汤子苓才想起包包子要发面,他盯着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