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 顾嘉年刚找到的节奏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爸妈急切地想要得到结果,每个家教几乎只试一两个月,期间如果顾嘉年的成绩没有提升,就立刻换人。 顾嘉年性格慢热,很难与人快速亲近,往往还没磨合好就已经换了个家教。 那段时间,顾嘉年觉得自己像是养殖在池塘里的贝类,被硬生生塞入一个又一个粗粝的石子。 她忍着疼痛努力地想把那些石子变成珍珠,可还没成功,旧的石子便被血淋淋地掏出,新的、坚硬的石子又塞进来,永远没有痊愈的一天。 她又如同一座破旧的旅店,接待着来来往往、面目模糊的旅人。 他们大多只住一到两宿,没人有时间真正停下脚步了解她、修缮她。 就这样,她的成绩不进反退。 从班级前五,到前十,到前十五,再退回到中游。 爸妈的失望与谩骂像是一把把尖刀,一次一次扎进她的皮肉,她开始知道,原来骂人的词汇量可以这么丰富。 原来在他们眼里,她竟然比这世界上最不堪的事物更为不堪。 他们不甘心地掰着手指头,控诉家里为她请家教而花的钱,和为了提高她的成绩付出的精力与时间。 一笔一笔,通通是叠加在她身上的罪孽。 顾嘉年从那一年开始失眠。 她把偷买的书藏在床底,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拿出来,躲在被窝里看。 那些故事陪她渡过了一个个失眠的夜,给了她在孤独中坚持下去的信念。 中考前的一个学期,顾嘉年再一次鼓起勇气往上爬。 她推掉了所有聚会,整个学期和假期全在刷题与补课中度过。 也是在那个阶段,她失去了初中生涯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 “等你考上好的大学,朋友自然会来。” “成功的路都是孤独的。” 爸妈这样劝慰她。 她的成绩终于又有了起色。 中考出分,她排在班里第十一名,总成绩比霖高的录取线只低了三分。 ——霖高是北霖市最好的高中,一本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也是爸妈最希望她念的高中。 顾嘉年想要退而求其次,去家附近另一个还不错的一个高中,北霖九中。 九中的老师为了和同为第二梯队的其他高中抢霖高以下的生源,甚至打了电话过来邀请她,说会让她进文科实验班,好好栽培她。 可爸妈却不甘心。 他们咬着牙帮她交了霖高的择校费。 霖高有规定,中考分数在线下三分以内的同学,可以通过交择校费的方式,成为择校生。 一分是三万块钱。 交完择校费回来的那天,妈妈忽然开始搜查顾嘉年的房间,从她床底下找出来十几本杂书。 她愤怒地将它们全都撕了。 顾嘉年嚎啕着扑上去阻拦,却挨了打。 妈妈的巴掌狠狠地打在她脸上、背上、肩膀上,她拧她的胳膊、掐她的大腿,疯狂地发泄着所有的愤怒和不甘。 “你知道你差的这三分是多少钱吗?” “这个学期我还以为你长进了,却原来每天都躲在房间里偷偷看这些杂书!要不是看这些书浪费精力、浪费时间,你就能堂堂正正地考上霖高!” 顾嘉年恍惚地看着一地的碎屑,没有再为自己辩解。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 顾嘉年以择校生的身份进了霖高,顶着“差生”的名头。 爸妈和老师的口中,也频频出现“差生”的字眼。 甚至是同学们提到她时的称谓。 “那个差生,顾嘉年。” 高中三年如同白驹过隙,灰暗到难以完全回忆。 高一结束,她麻木地听从爸妈的要求,选了更受学校重视、更好就业的理科。 高二,她埋头解那些深奥的数学、物理题,忍受着怎么学都跟不上的差距,听着任课老师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 直到升入高三。 顾嘉年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一直排在班级下游,几次模考成绩都在一本线上下徘徊。 爸妈开始到处请教所谓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向那些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同事们。 他们在她身上尝试各种招数。 没收手机、拔掉网线,定期抽查复习进展,稍不满意便是严厉的言语攻击和体罚。 他们还罚她抄写错题,希望她深深记进脑袋里。 最多的一次,顾嘉年把试卷上的物理错题抄了五十遍。 可她抄完那五十遍,下次遇到同一类型的题却仍然不会做。 或者说压根没有坚持到看完题目,便条件反射般觉得头晕目眩,痛苦到想要呕吐。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爸妈开始在书房里安装上监控,以便时刻监督她的最后冲刺阶段。 顾嘉年的失眠症越发严重。 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呢? 有一些晚上,她握着笔,看着面前的试卷和习题集,灵魂却像是离开了身体,飘到房间上空俯视着自己。 她开始疑惑,她到底是谁? 这个坐在书桌前像个傀儡一样没有灵魂的人,到底是谁? 她开始认真地思考“放弃”。 从—— “我真的不笨,我会努力的。” 到—— “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可能,就是太笨了。” 从七岁到十七岁,顾嘉年咬牙走过充满荆棘丛的道路,才发现迎接她的不是明亮开阔的山顶,而是腐烂泥泞的沼泽地。 她不知道自己的失眠症该怎么解决,不知道成日成日的心悸有没有药可医。 高考前一个月,她第一次翘了晚自习,想要去学校天台上喘口气。 就是那天,她看到有人在天台上抽烟。 是几个校外的小混混,很眼熟,偶尔会跟霖高的一些差生来往,不知道怎么混进了学校里。 他们一边抽着烟,一边聊天、大笑,讲一些不入流的笑话。 看到顾嘉年后,他们在烟雾缭绕中冲她吹起了口哨。 “美女,一起来聊聊?” 他们的笑声那样肆意,没有任何负担,仿佛这个世界由他们做主。 顾嘉年却像是入了蛊。 她走过去,问那个为首的小混混要了一根烟。 第一次抽烟,她难以接受那个味道,几乎呛出了眼泪。 那帮小混混在一旁取笑她:“霖高的好学生都是书呆子,连抽烟都不会。” 顾嘉年坚持着抽完一根,抖着手拿钱给他们,拜托他们帮自己买烟。 第二天,第三天……她如同受了蛊惑般,每天都会以出去补课为借口翘课去天台上。 小混混们偶尔会来,顺便给她带包烟。 但大多时候只有她一个人。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