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歪了歪嘴角。“要变天喽。” 他撂下手,哼着一支流行歌曲的调子往一边的南一走。 随着九月来临,三星杯的选拔赛也将落幕,而棋坛上另一件至关重要的赛事则在悄然之间拉开帷幕。 中国围棋天元战。 作为中国棋坛传统的头衔战之一,天元战受到的瞩目向来不在少数。一边抄着草坪上开出的小道近路,杨海轻抚下巴,回忆着年初在华东南地区举行过的那局被棋坛媒体传为“同室操戈”的决战。 在那次对局中,他昔日的好友方绪九段被当时还是三段的同门师弟俞亮斩落。一时之间,半个棋坛都因此震动。毕竟,在人们现存的棋坛记忆里,方绪仍然是那个年纪轻轻就跻身九段、风光无限的青年棋士。就连杨海这样的人,脑中尚存的也还是几年前他在LG杯十六强赛场上见到过的那个青年方绪的形象。短短几年,变数居然如此之大,而对此难以估料的恐怕也远不止杨海一个人。 走上南二楼的楼梯入口,杨海的视线忍不住为一侧墙壁上钉的公告栏所吸引。——选拔赛的最终出线名单已经公布了。 他数了数。从左往右七个名字:沈一朗、岳智、穆青春、赵石、王世振、邓柯平、乐平。 七个人,再加上他、陆力、俞亮还有时光,共计十一名棋手,就是本届三星杯的三十二强人选。 朝那张列出来加粗的名单看了又看,杨海的眼神忽而多了几分黯然。 那个几年前也曾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的青年棋手方绪,似乎已经从这个公告栏上消失很久了。 “你到底是怎么了?”选拔赛终局的前一天傍晚,他曾在棋院偶遇了这位旧友。看着对方好像比从前消瘦了许多的身形,杨海情不自禁地问: “为什么没有来参加选拔赛?” “嗨,这不是要带队吗。我是围达G.C的领队,也是围达网的老板。实在太忙啦。”看到是他,方绪一整衣领,笑着答道。 “……那就不下预选赛了啊?” 杨海抓着球拍,说话里很是郁闷。 “也不是以后都不下了嘛,只是今年太忙了。我队里刚起来没多久,好不容易进了围甲,还是得多拾掇拾掇。”方绪冲他打了个响指,眼神却有点躲闪。“我先走了啊。” 那点躲闪终究没有骗过杨海的眼睛。 忙、没空、没时间,这些理由,杨海何尝不知。也许是人各有志,他到现在也不太能充分理解方绪当初的选择。当棋手的,下棋不就好了吗?为什么非要浪费自己大把的光阴和才华,跑去当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商人?就算能立起一个围达网,围棋这项智力竞技运动又是否真的能如星星之火般燎原、甚至成为方绪构想的那种大势?扪心自问,杨海自个儿对这个很难保持乐观的态度。而反过来,据杨海所知,围达G.C的创队过程可一点都算不上容易,他也打从心底里不相信方绪喜欢应付这么多的麻烦。 他问过方绪:“你把时间都搞到这个上面了,那你自己的棋怎么办?不要忘了,你可是我们这批人里第一个定上九段的人啊!你难道不想带领中国围棋的未来吗?” 方绪却给了他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只要能带领中国围棋,那谁来带领都不会有差别。”他答道,“我在乎的是围棋,我不在乎那个带领的人是谁,就算不是我也没有关系。只要有必要,我不介意给他们的事业铺路,为他们创造平台和更好的条件。” 捏着肩上的球拍,杨海轻轻地在心中叹息。他还是不能放下对方绪的惋惜,但他亦无法评价对方这样做的对错与否,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用正误去概括的选择。 走到107训练室的后门,他伸出手去。还没推门,就听见里面有个人捏着怪里怪气的腔调,拖着长音说话: “现在——我们坐在这里——是一起找出一个选择——当然——你也可能——选不出来——选不选得出来——都可以——实在不行——还可以认输嘛!” 这话讲完,同样的音色,又换了一副语气继续怪腔怪调: “你嗦,你们都是什么脑吱,啊?介个都能打臊,干么嗨得留介边呐……” 说的是什么话,杨海不知道;但这个声音他熟。他眉心动了动,朝后门上挂着的铭牌抬抬眼:是107没错。 他面无表情地推开了半道门。 “嘎吱——” 颊上因为笑而鼓出一道梨涡。 “啊,果然是你小子!” 杨海大声说,“砰”一下推上门。他的推门声霎时间被训练室斜对角里少年的大笑掩过去了。 “海哥!” 刚刚还在怪声怪气说话的年轻人侧手在桌面上一撑,跳马似的单脚蹿到了他跟前。脚下还没站稳,他就不迭地朝杨海问: “出来了没?出线的都有哪些人啊?” “啊?”杨海一边撂下球拍袋,一边对他露出诧异的表情,目光随后又转移到斜对角的少年身上。“不对啊。”他皱着眉头说,“阿石,你没告诉时光吗?” “我问他了,这小子楞说不知道。”时光挠了一下头,他转身冲着斜对角还在笑的少年喊,“你看看你,海哥都对你无语了,你还笑。” “可是,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很好笑嘛!”赵石说着,他本人确实在椅子上笑成了一团。 杨海摸了摸脑袋。 终轮结束都是上午的事了,赵石也是在最后一轮才出线的。可是……他摸着脑袋,看着斜对角笑得一团孩气的赵石,顿时也有点语塞。 不管怎么说,起码是同轮参赛的棋手,竟然真的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出来了,竟然还没有顺便打听一下有谁还出了线,杨海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这孩子心大。 石打了个响指,“喏。” 时光皱着眉头听他报完名单,数了数,熟悉的人都在列了,这才松了口气。 “吁。”他摸着胸口,“还好还好。” “你还好啥啊?你又不去选拔赛。”杨海看着他,眼里也不由自主地涌动笑意。 一个多月前,属于方圆棋院的两个推荐名额到底归属于谁这个问题,曾经也在北京棋院的诸位棋手间引发过小范围的讨论。杨海还记得,那时自己和王世振、陆力几人,几乎是率先就把俞亮的名字给押上了,而在另一个名额的归属问题上,他们几个人倒是纷纷各执一词。王世振坚持押了范筚蓝,陆力则更看好邓柯平。当时的他却动动手指,拽出去年年底的《棋苑报》,一指头戳到当时升段名单上的一节名字。 “就他了,时光。”他说。 “啊?”王世振还有点懵圈。他爬起来去看那个名字,“时光?这个二段吗?” “哦,时光啊。”陆力在边上探头道,“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