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池鱼 > 分卷阅读1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6(1 / 1)

下见笑了。” 闻濯拦了他一把,“寒冬天凉,还是趁热喝的好。” 见他态度坚决,苏时稔只好朝窗外叫了发妻的名字,待人进屋,指着药碗笑的有些歉疚,“放的太久,劳烦你得再去热一趟。” 他们夫妻感情很好,许是见外人在场,平日里该操心的骂声并没有落到苏时稔头上。 闻濯觉得有些凉,环视一周,才注意到屋里没烧炉子。 他因为沈宓的身子骨羸弱,早已习惯了常有炉子在旁,大寒天往外头站上几个时辰,也要泛起富贵病。 不得不说,他而今凡是望见什么,都极其容易想起沈宓。 “殿下来此,可是为了科举改制一事?”苏时稔见他沉默半晌,直盯着自己手中的修改条例,随即将手中已经写满的纸递了过去。 “改制实施并非一朝一夕,倘若强行变动,只会适得其反。” 闻濯看着他在纸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弊端,从大到小,都仔细划分勾勒了出来。 “摒弃家世门槛的主张一经公布,定然会引起京都世家不满,历年考试进京的寒门学生占了大半,倘若今年殿试大规模有寒门入选,世家不会满意。” 如今天朝以世家和望族为根基,倘若强行削弱这些贵门的势力,新制的施行仍旧会受到阻碍。 也就是说,科举改制并非难事,难的是施行贞景新制的同时,保全所有人的利益。 贞景帝急功近利是真的,想要拿吏部开刀,来试探京都世家的心思也是真的。 当初吏部的人几乎全都是经由摄政王之手所提拔,如今这恩泽又成了祸难回馈到了他们的头上。 难道只因摄政王放权,沉入幕后不再把控朝事? 正常人其实很难不这样去猜测。 倘若不是最坏的情况,任何为人臣子都不会去擅自揣测君主的心思。 “摒弃门第之限这一条早该施行,倘若新制和世家利益选择一个,那自然要选贞景新制。” 苏时稔疑惑道:“可世家利益从来与天朝利益共进退,微臣实不敢揣度圣意,只是……” 只是如今贞景帝对于朝中旧臣的态度太过维护,实在不像是将要分崩离析之态。 “没有共进退,”闻濯道:“天子只能独尊。” 他忽然明白了闻钦这般急着要施行新制的意图。 他是不满。 不满从前被世家拿捏的窘境,也不满这必须要世家维护、才能共进退的朝廷。 或许吏部是因为闻濯经手,是他曾经扶不起来的阿斗的证明。 又或许只是凑了巧,他当下真心需要施行新制的人才,所以吏部成为了头一个要被推在众矢之的,向贞景盛世碾去的楔子。 “下官明白了。”苏时稔在改制上画了一个墨色的圈。 闻濯眸色微沉,“苏大人明白了什么?” 苏时稔坦然道:“陛下的十仗刑罚,在改制一事中实则是给了下官一个台阶,倘若下官拿着修改科举制度的建议执意要施行,定然能成。” 他叹了口气,接着又说道:“只是没有顾全所有人的公平,行大不义之举,势必会沦为京都贵门眼中的过街老鼠,尚且还在两相制衡、且没有成型的贞景之世,并不能够保全下官一人生死。” 左右都只剩下死路给他。 这是贞景新朝所往出迈的第一步,但要他苏时稔,做这第一块垫脚石。 闻濯不忍,“近日上朝时陛下放出口谕,倘若朝野之中有人能够解决科举改制之时,便能取代苏大人的吏部掌位。” 苏时稔这几日闭塞,并未听到过传言,此时也只剩愕然。 闻濯接着道:“苏大人可以选择放弃名利。” “下官所求并非名利,”他有些为难,“经纶事务者,立世之则只为万民,官途廿载,下官所求从未改变。” 他话音才落,苏夫人便端着热气腾腾的药碗迈入屋中,见他周身的被褥不曾搭好,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养病之际,还瞎忙活什么。” “不是瞎忙,”他接过夫人递来的药碗一口闷尽,抹了把嘴角,“辛苦你又折腾一阵。” 苏夫人从袖中抽出手绢替他抹了把嘴,“知晓辛苦,就别给我找罪受,好生歇着。” 他嘴上应了,待人一出门,又同闻濯道:“倘若能改无数寒门子弟之命数,下官虽九死,而其犹未悔。” 作者有话说: 闻濯:办差的时候也想老婆~ 作者:嗯…剧情和感情并进,还是群像文,后面感情都是撒开了写,甜是真的! 上卷下卷内容和主题都不同,下卷除了回应上卷伏笔,发生的故事也不同哦,热烈欢迎看文! (有人说上卷不像权谋,其实权谋权谋,上位者人心诡谲,就是权谋,只是有人得权名,有人得自由。) 注:下卷卷名返笼,取自文名池鱼同诗《归园田居》里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实上一章应该可以看出来,返笼,其实是指新的笼的生成。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 第84章 为人臣 闻濯忽然觉得,倘若此刻沈宓在侧,一定能够与他有许多话讲。 “显然大人安然无恙立于朝廷,才能够造福万民。” 苏时稔不解其意。 “大人为官数载,不知对于新设内阁有何见解?” 苏时稔仔细思量道:“广开言路,有利民生。” “陛下创设内阁无疑是想造福万民,而内阁也正需要大人这般奉公舍己的清流。” 苏时稔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下官惶恐。” “时机早晚而已。”闻濯起身离座,望了他那密密麻麻的随笔一眼,“改制之事,苏大人不妨养好伤,再去御前上书。” —— 闻濯离开苏宅从主街集市路过时,听见路旁有人叫卖冰糖葫芦,便差人去买了几串包上,带回了王府。 近日沈宓苦于汤药,时时离不得甜的。 闻濯怕他尝多了会腻,极少再惯着喂他糖桂花,又怕他口中寡淡,就在屋里柜子里放了好些果脯。 但他食之甚少,似乎对这玩意儿并不怎么感兴趣。 这叫闻濯很是头疼。 他不吃零嘴,茶饭也不得胃口,时常腹中空空,也不愿张嘴充饥,硬塞几口饭食,等到三餐喂药之际,又都要呕个干净。 前阵子好不容易养回来的精神气,一折腾全没了,闻濯都后悔死了那晚同他胡闹,生怕又将他纸糊的身子拖的更生脆,近来都没敢凑上去挨他。 叫府医来看,只说是气候变化,加上人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窝着,不动身未劳累,自然没什么食欲。 闻濯倒是也想走哪儿都把他捧在手心带着,可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