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又问:“那依池卿所言,而今又该往何处踩呢?” 池霁停下墨锭,“臣不敢妄言。” 贞景帝停下笔,冲他皮笑肉不笑地弯了弯嘴角,“池卿是个聪明人,聪明人说话,一向知晓要怎么说,才不算妄言。” 这话里玄机,藏了不少伺机而动的刀子,倘若他要是因一个字的语意偏差、说不好这谏言,怕是要被扎的遍体血流。 怪不得说这几日,原本的御前红差变得没人敢近前侍奉。 池霁心下暗冷,俯身合手拜礼,“微臣不敢有所侥幸,只是以下谏言句句肺腑,还望陛下明鉴,” 他顿了顿,继续接着道:“举朝沉疴自先帝登位之初时而生,此为历代朝廷自成体系、顺应国家之弊端,直至如今,已经轻易铲除不得,” “但与时俱进需要变动,新朝递行新制乃大势所趋,该做的不能不做,该有的改动也一样不能少,哪怕改动但行,预期的结果并非一马平川,也不是最坏的结果,所以陛下不必困扰于当下的进退失据。” “微臣以为,当下之重,并不在于殿下到底倾向朝中哪个党派,毕竟无论是寒门还是世家,只要当朝在职,皆为天子之臣,受权只效忠一人,无外乎出身、身份。” “而那些浑水摸鱼其中,包藏二心,并试图挑起朝廷党派纷争、致使朝廷动荡的人,才是陛下下一步要行之地——” “你是说朝中有人有二心?”贞景帝忽然打断他道。 池霁心头一跳,随即掀开官袍屈膝伏地,“微臣不敢断言。” 贞景帝无声盯了他半晌,才堪堪教他起身。 池霁的想法溢于言表,无非是要贞景帝注重缓和世家与寒门之间的对立态度,先清除朝中有二心的人,再行改制之法。 毕竟新生的朝廷,还经不起他这么一次两次大张旗鼓的折腾。 “池卿句句不敢,唯恐天威,方才半晌谏言,却将什么都说的透彻明白了。” 池霁埋着首,“微臣惶恐。” 贞景帝又默了许久,冷漠的视线垂在纸上,微微晃神。 等回过清明来,面上已透出明朗笑意,一扫先前愁色,看了立在一旁的洪得良一眼,笑道:“赏池修撰。” —— 世家的根基在京都只手遮天,贞景帝现如今能做的,只有去满朝挑选自己能用的好刀。 例如池霁这般的,户部有姚芳归,都察院有方书迟。 这两个是典型的世家子,暂且瞧不出来在朝中的站队,上回寒门与世家分庭抗礼,他二人也并未参与。 有关白叶寺佛珠一事,锦衣卫那群人能办也能办,不过这段时间锦衣卫所一直由闻濯在亲自走动,他并没有松下心。 于是便下了道口谕,让都察院遣派方书迟前去协理。 *** 五月初十,凄风如秋。 山中有雾,云深乔木,冷雨侵身,空翠湿人衣。 方书迟以授贞景帝所达监察之责,随锦衣卫镇抚使宣周,一同前往至白叶寺。 这两天雨水下的厉害,上山的路并不好走,脚下稍有不慎便要打滑。 许些日子没有香客旅人趁雨踏路,石板台阶上的青苔也斑斑冒出了许多,轻易踩不得。 顺着山势和树木积下来的雨水,都顺着丛林灌木的缝隙中流下来,开出来不少山泉澄清道。 一行人时刻都在注意脚下。 遇到不好走的地方,还得相互抽刀入地,拉着后方的人上坡,头上的斗笠也不大方便行动,防了雨水却遮了视线。 走到半道,便全都摘了。 一群人穿梭在水淋淋的灌木丛中,褐绿色的人影连成了线,蒙在水汽之间,与山中草木所差无几。 气氛毫不违和,只有随着水汽腾起的体温。 方书迟还是头一回跟这群锦衣卫打交道,从前只听闻过他们卫所办事的特殊性,是为天子手上第一把快刀,后来他们在京都渐隐,周遭也极少有人提起,便一直没什么印象。 今日借着天公作美,没个歇停的降雨水,不仅体会了一把同舟共济的滋味,还认识了个不错的朋友—— 锦衣卫镇抚使宣周。 他由锦衣卫带路,顺着山道往上爬的时候,走的是第二个,宣周就排在他前头,途中因由青苔湿滑,拉了他好几把。 起初还有些初识的顾忌,后来雨水把人浇的实在没辙,才彻底撒开了心防,随意找话攀谈了几句。 起初聊的都是官场恭维,后来聊着聊着发觉对方并不吃那趋炎附势的一套,便有些掏心窝子。 “这种天气,还劳烦方大人跟着我们走一趟,真是受累了。”这话是宣周说的。 他倒真不是说假话,虽然一行人都受着罪,但他们这群人跟方书迟到底还是不一样。 人家那是实打实的世家小公子,家中还有个爵位,祖上三代都是举足轻重的文臣。 今日登山之前他原本还有些忧虑来着,怕这钦派的监察使吃不了这个苦,到时候还得要怪罪他们。 但没想到这个方二公子,跟传闻的那般离经叛道并不一样,反而是不拘小节。 “哪里话,职责所在。”方书迟摆了摆手。 宣周笑了笑,随即一手抽到入地撑着身子,扭头朝他伸递出另外的手,“最后一道上坡了,来。” 方书迟跟着他的话抬眼朝山顶上瞧,果然在一堆白色枝叶里,瞧见了后头遮掩的寺庙飞檐。 …… 作者有话说: 方书迟:我真是一个社交小能手。 注:“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出自王维《山中》。 飞檐: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的部分。 (题外话:真的很感谢评论区经常留言的几位宝贝,创作过程难免会灵感阻塞,觉得文笔退步,对自己失望,但是大家一直都有在很认真的鼓励和支持我,真的很开心。 无论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在过程中角色成为一个立体鲜明的常态了以后,我总是隐隐觉得,是你们的鲜活才让我能够这么坚定地继续,真的非常感谢,爱你们么么哒~) 第112章 俏冤家 白叶寺这两年进奉香火的势头都要赶上灵云寺了,承着摄政王殿下的光,京都里头有不少想要在官场巴结他的士卒和富商,自掏腰包装潢了几回寺庙,将里外都休整的有模有样。 从前两人宽的正门,如今五六个人并排进去也不是难事。 门前扎根一些山林里叫不出来名堂的草木,顺着苔阶往上,是别有洞天的各种菩萨贡香殿。 今日有雨,山中气温低沉。 雨水落地便要化雾,笼罩在屋前屋后模糊人的视线,只有参经堂中传来的诵经声和敲击木鱼声阵阵。 看门的小和尚迎进来人,听明了他们的来意后,便连忙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