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快穿之我是你妈 > 分卷阅读6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05(1 / 1)

这样一句话—— 人的身躯能把河流阻塞吗? 他们将美军比作了那滔滔不绝、势不可挡的洪水。 然后他们用飞机将这幅宣传画空投到志愿军阵地上,想要以此来瓦解志愿军的战斗意志。 在西方人眼里,他们觉得洪水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而上天的意志是不可被凡人战胜的。 所以诺亚方舟里,神明降下洪水消灭恶人,只给好人留下逃生的希望。 可是华夏文明,总有普通人为民成神,所以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所以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千古不朽。 所以一个积贫交弱百年,刚刚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真的战胜了世界第一强国。 所以54年长江特大洪水,98年全流域特大洪水,真的有一群人视死如归,用自己的身躯挡下洪水。 隔着数年光阴,隔着数十年光阴,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回应了当年美军的质问。 铿锵有力,在漫漫岁月长河中无尽回响,余音绕梁。 即使是在遥远的封建王朝时期,某地突发灾情时,朝廷也是需要赈灾的,帝王也有可能要下罪己诏检讨自身过错。 如果朝廷毫无作为,百姓奋起反抗也是常有之事。 但在西方呢? 有哪个国家的军队会去救灾。 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在救灾时不带武器。 有哪个国家的十万军队能够为了不惊扰百姓,入沪不入户,在下着大雨的寒冷夜晚,按队形睡在马路边上过夜。 如果一个文明,在面对天灾、面对大自然的伟力时,没有选择屈服,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将天灾、将大自然视作对手,那它必定是不可战胜的。 叶鹤栖在思考了很久以后,打算以主人公的视角,用片段化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一百年后的华国。 偶尔也会用一些传承下来的老物件,比如说老照片,斑驳的枪弹,染血的旗帜,去串联起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后的人物,让两个时空的人物,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对话。 叶鹤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所有看过这本小说的读者: 我们这一辈人不会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但我们的后辈可以。 我们这一辈人也许等不到红日初升,但没有关系,我们正在做一件正确而伟大的事情。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是为了怎样的理想而奋斗,我们是为了怎样的理想而牺牲。 *** 在叶鹤栖忙着学习和写作时,姚容也没有闲着。 在贝涟的引荐下,姚容联系上了一位有意转让服装厂的商人。 这位商人姓何,是个富二代,家里是做纺织厂生意的。 他从国外留学回来后,自觉见多识广,于是开启了富二代创业之路。 家里是开纺织厂的,那他就自己开个小服装厂生产洋装吧。 但是华国人生产的洋装,没有西洋人生产的洋装好卖,在赔得血本无归后,何姓商人只好及时止损。 对方开出的价格略高于姚容的心理价位,不过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双方你来我往谈论了两次,在姚容承诺未来三年的生产原料都从对方家里的纺织厂购买后,这才以一个偏低的价位顺利接手了服装厂。 趁着周末放假,姚容带着叶鹤栖去服装厂转了转。 服装厂所处的位置并不偏远,门口有一间小屋子,姚容打算将小屋子改造一番,用来售卖旗袍。 除此之外,还需要改动的,就是门口挂着的大牌匾。 姚容指着那块刻着“何氏服装厂”的牌匾,让叶鹤栖重新给服装厂取个名字。 叶鹤栖笑容狡黠:“我早就想好了。” 在现代,有很多明星会开直播带货,有很多品牌也乐意花大价钱请代言人,这利用的就是一个“名人效应”。 而她娘,作为民国登报离婚第一人,也算是有了不大不小的名气。 所以这服装厂的名字,完全可以直接叫“火凤凰服装厂”,让服装厂,或者说让旗袍与她娘完成深度绑定。 旗袍火了,她娘作为第一个穿旗袍的人跟着火,火凤凰作为第一家生产旗袍的服装厂也跟着火。 说不定还能顺便带动《火凤凰》这本小说的销量。 姚容:“……” 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不过怎么说呢,思路确实清奇,也确实有意思。 所以这服装厂的名字,就这么顺利定了下来。 火凤凰服装厂的规模并不大,连同姚容在内,只有七个工作人员,姚容思考过后,决定将服装厂分成两条生产线。 一条负责生产成衣,以便实现旗袍量产,让旗袍更快进入市场,更快形成潮流。 另一条负责量身定制。 在成衣线开始动工后,姚容为贝涟和樊向雪设计的旗袍也完工了。 而叶鹤栖版炒作计划,也正式开始实施—— 首先,《妇女时报》再次掀起有关当代女性服饰的讨论。 《妇女时报》的销量比起骂战阶段有所下滑,但依旧可观,所以这场讨论的规模比第一次要大上许多。 姚容亲自写了篇文章刊登在《妇女时报》头版头条上。 文章里,姚容详细介绍了旗袍的情况,表示旗袍这种服饰,可以解决大家提出的一应需求。 末了还给自家服装厂打了个小广告。 舆论铺垫到位,就到了手下见真章的时候。 沪市作为名流汇聚之地,经常会举办各种宴会和文化沙龙,在最近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宴会上,姚容、贝涟和樊向雪都穿着旗袍出席。 她们这回来参加宴会,就是为了真人带货。 果不其然,她们一入场,身上的衣服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人一眼就认了出来:“这就是报纸上说的旗袍吗?” 姚容笑着与对方进行攀谈。 她的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既能让众人对旗袍产生兴趣,又不会让众人反感她打广告。 而且,旗袍在后来能成为民国女性的代表服饰,自然也说明了它的市场所在。 所以在宴会结束后,好几个人都与姚容下了订单。 贝涟说要帮忙,也是十分尽力,回到报社后亲自动笔写了篇文章,以十分客观的笔调,详细描述了旗袍在宴会上引发的轰动。 至此,旗袍开始流入市场。 当第一个人对旗袍产生兴趣,前往火凤凰服装厂购买旗袍,就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当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出席宴会或出席沙龙时穿旗袍,穿旗袍就会形成一种潮流。 早已为此筹备多时的火凤凰服装厂,成功吃下旗袍市场的第一口蛋糕。 当其它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和裁缝铺子发现了其中商机,跟着入场时,姚容已经成功与百货大楼谈成合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