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货大楼租下一个门面,专门用来展示和售卖旗袍。 姚容一点儿也不着急。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只要火凤凰服装厂以后能够稳住客源,不断推出新款旗袍,那旗袍市场越做越大,对于火凤凰服装厂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月底时,姚容收到了周绮怀的信,从信里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旗袍之风已经从沪市传到了北平。 这说明旗袍这种服饰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传遍全国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姚容的事业一帆风顺时,叶鹤栖也写完了整本小说。 思考许久,叶鹤栖接受了姚容的建议,放弃了《庄周梦蝶》这个名字,而是改为—— 《长城里的人民》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生活在新长城里的人民的故事。 我们看见他们的故事。 而“我们”,是构筑新长城的一块砖。 第269章 从现代回到民国24 姚容照例是小说的第一位读者。 叶鹤栖的文笔, 放到那些文坛大拿面前还只是班门弄斧,但比《火凤凰》时期要进步了不少,写得极富画面感。 小说里面提到的许多现代事物, 要整体框架有整体框架, 要细节特征有细节特征。 而且在写这本小说时,叶鹤栖已经完全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她没有将自己当做穿越者,而是完完全全将自己当成了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记录者。 最让姚容觉得好笑的是,叶鹤栖还在小说里面“夹带私货”—— 借主人公的口, 说旗袍是民国女性的代表服饰。 主人公同学的妈妈穿了一条火凤凰服装厂定制的旗袍去参加家长会,可把众人羡慕坏了。 …… 姚容指着这一段,边笑边说:“这个广告打得是不是太明显了些?” 叶鹤栖要的就是明显:“写得太隐晦了,别人看不出来我在打广告怎么办?” 姚容哈哈一笑,被她说服了:“有道理。” 一个小时后,姚容合上书卷。 叶鹤栖双手扒拉着桌沿, 目光紧张又期待:“娘, 你觉得如何?” 姚容想要组织一下语言,但组织了许久, 发现只有最简单的词语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很好。非常好。” 小说很好。 小说里描绘出来的美好未来,非常好。 前者只有及格分, 加上后者, 就是满分。 因为一代又一代答题者倾尽全力,在这片广袤国土上答出来的答卷, 必定是满分答卷。 《长城里的人民》这部小说, 叶鹤栖肯定是直接投稿到《妇女时报》。 正巧快过年了, 火凤凰服装厂出了一批新的服装,姚容打算给贝涟送一套, 叶鹤栖也顺便跟着一起过去,将前三万字的手稿当面交给贝涟。 贝涟惊喜道:“几个月前就听你娘说了你在写新小说的事,结果等了好久都没看到,我还以为你不打算写了呢。” 叶鹤栖笑了笑,不好意思道:“我担心边连载边写会出岔子,所以一直等到写完并且修改完才敢带来给贝姨看。” 以两家的关系,叶鹤栖早就改口叫“贝姨”了。 “这么慎重,那我肯定得好好瞧一瞧。” 贝涟拿出了些糕点水果,让姚容和叶鹤栖随便吃,她坐在一旁,从头开始翻阅。 刚看完开头设定,贝涟顿时面露诧异,但她没有说什么,而是以愈发慎重的态度往下阅读。 良久,贝涟抬起头,露出一双微微泛红的眼眸:“……这算是一篇科幻小说吗?”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时期,华国就有了科幻小说的概念。 一直到1904年,华国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 本土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注] 所以贝涟对科幻题材并不陌生。 叶鹤栖愣了愣,一时不知该作何回答。 姚容微微一笑,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不如将这个问题抛给读者,将答案的解释权也交给读者。读者觉得它是什么题材,它就是什么题材。” 贝涟跳过这个问题,又问了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问题:“那这部小说为什么要叫《长城里的人民》。” 这个问题,叶鹤栖倒是能够顺利回答上来:“因为万里长城永不倒。” “万里长城永不倒……好一句万里长城永不倒!” 与叶鹤栖敲定好小说千字,贝涟道:“等明天回到报社,我就开始安排版面,估计过几天你们就能在报纸上看到这篇小说了。” 随着1921年逐渐接近尾声,《长城里的人民》开始在《妇女时报》上连载。 《妇女时报》的读者群体早已开始扩大,并非只有女性会购买,许多有志青年都会顺便买一份。 而“穿越”这个题材,放到这个时代,实在是太有杀伤力了。 小说刚开始连载头三天,还有些不温不火,但随着口碑发酵,还有不少喜欢这本小说的人写文章推荐,《妇女时报》的销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着。 对于《长城里的人民》这部小说—— 喜欢爽文的读者,看得通体舒爽。 喜欢科幻小说的读者,也非常喜欢里面所描述到的未来科技和人文思考。 理想主义者,则在里面看见了自己的理想乌托邦。 所有人都能从里面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金风醉第一时间就写了篇文章推荐这部小说: “这些年里,为了唤醒民智,启迪民众,我也写过不少带着批判性质的小说。但这些小说,唤得醒那些已经清醒过来的人,却叫不醒那些闭眼装睡的人。” “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直到我看到了这篇美好得仿佛是一场梦,不带一丝批判,却又比刀子更利,比惊雷更响的小说,我才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温和的力量。” “它温和地将未来娓娓道来,让现在的人对未来生出无尽期许。它就像一点星火,燃烧在所有人的心间。” “如若百年后,华夏当能有此盛世,我辈死而无憾。” 文学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都很不错。 偶尔有批评这部小说异想天开的人,都被群起而攻之。 和贝涟一样,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因为这部小说里既有对未来科技的描述,也有很多人文方面的思考。 在科幻小说里面讨论现实,讨论异想天开,你脑子没有坑吧?就算是想黑这部小说,也找点儿能站得住脚的点来黑啊! 看到这些骂战后,叶鹤栖真是哭笑不得。 她写的时候,从没想过这会被当做科幻小说啊。 但要说最喜欢这部小说的群体,还得是青年学生。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