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一开始该争的时候不争,等到后面人家坐大了又去争,争得赢就有鬼了。]
[也多亏刘弗陵信任霍光,他那时候多大?十四吧,他要是不信任霍光纯纯白搭。]
“那个污蔑霍光的奏折他鸟都没鸟,但是刘弗陵不在意不代表霍光也不在意,霍光知道这事以后连朝都没上,就搁刘彻之前画图的画室里面呆着了。刘彻立刘弗陵之前画了一幅画。”
“周公辅成王图,用来暗示霍光,但是霍光一开始装傻,刘彻就只能把话挑明说了,这会子他就待在那个画室里头等刘弗陵表态。刘弗陵一看,他的大司马怎么连朝都不上了呢?”
“他就派人去叫霍光,上官桀就趁机又给霍光上眼药,说霍光是因为心虚才不敢来的,陛下你赶紧把他抓了吧!刘弗陵让他搞烦了,大司马反没反用你说?赶紧给我闭嘴吧你。”
“霍光来了,他也知道刘弗陵肯定是信任他,不然不会跟个没事人一样,但是他要茶一下。他就脱冠请罪。男人嘛,不管多大年龄的男人,永远都会为茶艺所折服。”
“刘弗陵就赶紧让他的大司马起来,说他知道大司马是被冤枉的,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事。霍光就问刘弗陵是咋知道的,刘弗陵嘎嘎一顿分析,条理逻辑十分清晰,大家伙都被皇帝的聪明震惊了,霍光也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但是上官桀和燕王刘旦可不满意,这事可大可小,上官桀劝刘弗陵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但刘弗陵表示他绝不放下。还连带着更讨厌上官桀了,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没过多久,他们的谋划就败露了,上官桀和鄠邑长公主就准备搞政变,先杀霍光再废刘弗陵,结果这事的风声吧,他又被走漏了。自古有多少大事都是因为密谋的时候走漏风声被告发,然后就没成事。”
“大家伙谈论这种大事的时候难道就不能把门关紧一点吗?而且他们这告发还是层层递进的,最后让霍光和刘弗陵知道的时候,和人尽皆知也差不多了。”
“霍光和刘弗陵清楚的掌握了上官桀他们的政变计划,啧啧,上官桀那边那漏勺还挺大的,直接漏得一干二净。霍光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个政变就跟闹着玩似的,被霍光轻松的对付过去。”
“参与政变的人统统被逮捕诛杀,上官皇后因为年幼。所以幸免于难。”
“至此,四位辅政大臣,死的就剩霍光一个了。”
第4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