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说的每一项,他都很心动哇! 不过他也知道,这些赏赐是给‘涧中鱼先生的老师’的,他明面上根本拿不了,汗阿玛只能给个空头支票。 这就等于把他长大以后,本来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能拿到的东西,提前给了他。 亏大发了啊! 胤祉想了想,写字道:‘我要汗阿玛允我主持编纂《康熙字典》……’ 康熙愣住,瞳孔都震了下,“你???” 康熙的确早就动过编修字书的念头,但这念头就是一闪而过。 他震惊和没想到的是,胤祉居然……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志向了吗? 以他的年号为名的字书,必定不会是简单的字书。 可是,“你才读了几天书,是不是太托大了?” 他说完,才看到胤祉写下后面两句:‘我想要陈梦雷帮我,且新字书采纳统一的官话拼音法。’ “统一的官话拼音法?”康熙不解。 胤祉却不解释了,‘卖个关子,汗阿玛答应的话,年底就给您看样书。’ 康熙眯了眯眸子:“答应让你主持和给你陈梦雷其实都可以,但是这个书名拼音法,朕得看过再说。” 胤祉点点头,出声:“谢谢、汗阿玛!” 康熙听到他顺利地叫出‘汗阿玛’三个字,没忍住揉了揉他的发顶,“最近说话越发利索了。” 又道:“如此,汗阿玛觉得你还是亏了,这样吧,再赏你五百两银子。” 还有意外之喜?! 胤祉连忙嘴甜地又喊了两声汗阿玛,康熙好笑地捏了捏他的鼻子。 说完这两件事,父子俩这才重新开始用膳,饭菜都有些冷了,但撤下去热的话,又要重新试毒,于是干脆就这样吃了。 虽然菜冷了,但父子俩的心却是热的。 要不了太久,大清百姓就不用忍饥挨饿了…… 康熙万万没想到,这边五百两刚悄悄地赏给胤祉,没过几日,胤祉拿着当初两人立下契书,带着账本,来找他要赌赢的彩头了。 康熙:“……” 康熙翻了翻厚厚一沓晨曦书局的账册,有些头疼。 因为连环画卖的价不高,所以五百两,是两三千本书的账册…… 康熙当然不会去看细目,胤祉没有必要在这里骗他,他翻到了最后的总数。 五百两,不多不少。 康熙:“……” 这是数着五百两的线,一达到就迫不及待来炫耀了啊! 康熙戳了戳胤祉的脑门,“你这是想把你汗阿玛的私库掏空吗?” 胤祉可没有呆呆地站在原地让他戳,灵活地一躲,笑着说:“海禁,关税,私库。” 康熙被他一提醒,倒是稍微出神了一下,是啊台wan都收回来了,稳稳地握在手里了,是可以开海禁了。 他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然后忽然又觉好笑:“你老劝汗阿玛赚钱,到底是充盈汗阿玛的私库,还是你的私库?” 胤祉无辜地眨眨眼,不语。 未几,美滋滋地拿到了他打赌赢来的五百两银票。 他写字:‘汗阿玛,您还有什么要跟我打赌的吗?比如接下来番薯的亩产量。’ 康熙:“……你走!”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京城入冬时,正是南方红薯收成的好时候。 第91章 第 91 章 九月底, 被康熙委以重任,奉旨栽种御稻的李英贵,带着百斤稻种和几十筐番薯, 随着回京复命的户部官员,一起进京了。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 长江中下游平原, 距离苏州府城约两百多里地的一个小村中, 李英贵正捧着早熟的稻穗傻笑着。 不想突然被身后的老爹踹了一脚屁股, “傻乐啥呢?问你呢,到底啥时候收割?” 李英贵差点被他老爹踢得一个狗啃泥, 可他一点儿也不恼, 拍拍屁股就站了起来。 他看了看天气,道:“我问了老柱子,说是过两日怕是有雨,等不了了,今天下午就收!” 李老爹看他那副嘴巴咧到耳根的傻样儿,没忍住又踹了一脚过去,“什么老柱子?你要叫他柱子叔公!” “嘿嘿嘿!”李英贵这回躲过去了,“那老爹你就赶紧找人准备起来, 好帮忙把这几亩地收了, 儿子去告诉官老爷一声!” 这可是御稻啊! 皇上让种的, 要收成了哪里能不通禀过地方官呢? 因为康熙帝的重视, 此处一直有户部江苏司的主事驻地在此, 一听李英贵说准备要收割了,得往上汇报,立刻让护卫骑马去禀报县太爷。 主事有些焦急, “李贤弟, 你说过两日恐有雨水?” 李英贵:“是啊, 村里经验丰富的老农说的。”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怎的了?” “这事儿报了县令大人后,还得报给知府大人和江苏司郎中大人,等两位大人都准了方可收割,也不知道会不会耽搁时辰?” “这么麻烦啊?”李英贵心里也是一个咯噔,“不成,我得去求村长找些人手,若是看着要下雨,等不到大人们准许,就一起收了。” 主事知道事关重大,但比起违抗上面的命令,当然是御稻的收成更加重要了. “也罢,我也跟你一道儿去。” 没多久,整个李家村的一百多号主要劳动力就被集结起来,被村长一通‘光宗耀祖’的动员,接着就被分派了任务,分头准备起来了。 只等着上头的令一下,就开始抢收。 李英贵:“希望这雨别来得不是时候啊,要是再等两日,这收成更好。” 好在因为御稻的种子不多,所以也才种了三亩半,全村这么多人一起上,一个时辰不到应该就能收完了。 全村人在焦急中等了一日,直到傍晚,天边黑压压的乌云翻卷起来,也还没等来上头的信儿。 主事和李英贵对视一眼。 李英贵问:“收吧?” 主事咬咬牙:“收!” 他擅作主张,大不了被上官责罚,但要是耽误了御稻的收成,说不定就是掉脑袋的事儿了。 村长一声令下,所有村民行动起来,连小孩儿都被赶着下田去捡稻穗。 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稻子都割好了、收好了,运到李氏祠堂里,开始脱谷。 看着一筐一筐金黄的稻米,李英贵心脏砰砰砰地跳动着,恨不能马上拿斗来量。 但看看天井上的天,已经黑得不成样子,只好赶紧招呼村人,把祠堂的天井给用油布盖上,不然没有地方可以晾晒稻谷。 等天井盖上,所有的稻谷也打好了,雨水哗啦啦地落下来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所有人都忍不住搓了搓手臂,唯李英贵,心头格外热乎。 他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