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量过了,这三亩半的地,平均亩产六石! 天哪,这真的是让人做梦都要笑醒了! 当然了——晒干了之后,应该只剩亩产四到四石半了。 可是,要知道以前他们村里最好的良田,收成最好的时候也就三石,寻常时候都是二石上下。 而且这些稻种还熟得这样早! 当然,他知道稻种是一方面,产量跟朝廷的大人们带来的农书上,教的肥田、灌溉之法关系更大,他脑子里已经‘写’起了章程。 在他和老爹开始晾谷子时,县衙的官差这才冒着大雨匆匆赶来,着急忙慌地让他们赶紧冒雨抢收。 一来就对上了李英贵灿烂的笑脸,“别急啊官爷,收好了,都在这儿呢!” 官差听了他的喜报,亦是大喜,只歇了一会儿,喝了碗姜汤又回去复命了。 …… 翌日,天气大好。 一队两百人的官兵,护送着京城来的户部侍郎王鸿绪,到了李家村。 王鸿绪祖籍也在江南省松江府,一见着李英贵,就亲切地用不太熟练的家乡话同他说话。 “李贤弟你可是立了大功啊!” 李英贵不知道谦逊为何物,“是吧,嘿嘿~那皇上是不是要给我个官做做呀?” 王鸿绪:“……” 李老爹察言观色,赶紧给儿子后脑勺来了一下,“胡说八道什么呢?脑袋不想要了?!” 王鸿绪没有计较,不过也委婉地警告了他这话不能乱说。 看着这般好的收成,王鸿绪谦逊地请教起了农耕之法,这可打开了李英贵的话匣子,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王鸿绪听了在心中暗暗赞叹,此子条理清晰、脑子灵通,未来大有可为啊! 可惜李英贵并没有识得多少字,两日后,王鸿绪替他写了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李英贵对那指导户部官员写了‘耕种制肥之法’文书之人极为仰慕,愣是缠着王鸿绪,要跟他回京去,求见那位‘涧中鱼先生师父’。 皇上没有召见,王鸿绪也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在奏疏里,帮李英贵请示圣意。 不想皇上批下的折子里,竟真的允了,让他带着李英贵上京面圣。 同时,还让王鸿绪带着江南一代的番薯和账册,一起回京复命。 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出。 李英贵听说了番薯的产量,惊异不已,“这东西我也想种!” 一路上,他跟负责督种这些番薯的官员,交流了一下所种地的水土、气候和产量等,心里又有了些想法,恨不能像主事一般,拿笔记下来,总怕自己会忘记。 可惜他不识几个大字,只能请别人帮他记下。但若是这样,以后别人拿去出书立说,也不会有他的名字。 他们在路上走了半个月,方才进了京城。 一进城,李英贵就被京城的繁华给看花了眼,这大冷的冬日啊,街上却行人如织,个个穿着暖和好看的冬衣,完全不畏冷。 进城的路上,他还看到好几次官员的仪仗,好家伙,一顶轿子,前呼后拥好几十个官兵,举着仪仗敲着锣,令百姓回避,好不威风! 如果他也能当官…… 李英贵原以为,进了京就能面圣,谁知却被告知,皇上和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未回,他被安排在驿馆暂住。 好消息是,过了两日,‘涧中鱼先生的师父’递了帖子,请他于京城某酒楼会面。 李英贵受宠若惊,沐浴焚香,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到那酒楼雅间赴约。 …… 胤祉没有跟去五台山,听说李英贵来了,他思虑一番后,决定去跟对方‘聊聊’。 顺便还给自己的这个马甲,起了个名‘迟来客’,‘迟’是他前世的名字,当做姓氏来用了。 他当然不能以自己的真面目示人了,于是跟李英贵见面,两人中间隔了个屏风。 李英贵虽然无缘得见真容,但也毕恭毕敬地朝着屏风行礼,“小的见过迟老。” 听说‘涧中鱼先生’是中年文士,那这位对农学极有学问的迟来客先生,怎么也得是个老头子吧? 胤祉:“……” 负责传话的步山憋着笑,“李兄,我家先生想听你说说种稻的心得。” “是!”李英贵应下,一开始还有些磕磕绊绊,但因为是自己擅长的,越说就越顺畅。 他把当初户部官员带给他的耕种文书,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 背完,还针对其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新见解和疑问,问‘迟老’看法。 胤祉则以笔作答。 只是作答的内容拿给李英贵后,他却看不懂,只能让步山代为朗读。 李英贵认真听完,豁然开朗。随即他又懊恼起来,要是自己识字就好了! 他从未有一刻像此时般渴望能读书识字,这样,就能读懂那些农书,就能把自己多年所得给记下来。 也许是他的想法太过强烈,竟一不小心把心事脱口而出。 “你想读书识字,还想著作农书?”步山替‘迟老’问。 李英贵窘了一会儿后,坚定地点头,“让迟老见笑了,小的十分想!” 然后,他就得了一个‘好’字。 步山笑道:“李兄有志向,我家主子自当为你安排!” 李英贵感激得跪下行了大礼,步山连忙去扶,“李兄不必如此,先生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能丰衣足食,李兄若能于农事上有所成,也是造福万民的功德。” 李英贵听得呆住了,造、造福万民? 他从未想过,自己种种御稻,还能有这么大的功德? 他胸腔里顿时又升起豪情万丈,誓要把这书读好! 不料,‘迟老’却忽然问起他的身世和他对种田有了新的心得之后,在村里有无受到阻碍? 说起这个,李英贵话更多了,“当然有啊,以前我们老家,水稻种子都是直接撒在旱地里的,我要把家里的田改成水田,我爹不肯。我就偷偷把种子泡发了,被我爹追着满村子打……” 胤祉听得噗嗤乐了,听他讲了半天从小到大如何因为种田之事,被他爹花式追着打的经历。 等李英贵讲完,便是他的‘听课’时间。 步山拿出胤祉早就写好的试验田对照之法,给他讲了如何建立对照组,试验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产量的差别。 比如不同的种子,不同的土质,不同的肥料用量,不同的给水放水时间…… 李英贵听得头都大了,他脑子开始不够用了,恨不能当下就开蒙识字,能够全记下来。 “无妨的,先生说,到时候会给你一位文书先生,可教导你识字,也可帮你做记录。” 李英贵再次拜谢,他脑子一动,也不管迟老能不能做主,就问,“敢问迟老,那番薯是否也需要此对照之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