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借了别人的《红薯救荒记》来看和学字。” 胤祉忍不住夸她:“脑子好。” “是呢,”步山也欣赏那孩子,“所以爷想到授人以什么渔了吗?” 胤祉略一沉吟,点点头,接着就钻回自己的营帐,唰唰唰写就一份计划书。 明日一早便要启程,他要做点什么,得在今晚做好。 写好计划书之后,他才去了烧篝火的地方,主子们都在那里烤猎物吃呢。 胤祉等大家都吃饱以后,他上前,把计划书呈给了汗阿玛。 康熙笑问,“下午画画了?” 他还以为是胤祉下午画了李花。 翻开来看了几眼后,康熙的神色就正经起来,“你为何会作此想?” 胤祉一顿,招手唤来赫奕,好叫他在汗阿玛面前也刷个脸。 “把、妞儿、的话,说一遍。” 赫奕一开始有点茫然,不知是哪一句,但在康熙看过来的瞬间,他立刻想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话。 “回禀皇上,三爷给那妞儿赏钱,她却不要,说是看过《红薯救荒记》里一句话,‘授人以鱼不 如授人以渔’,求三爷为她指条明路。” 这话说出来,连康熙都对山村里一个小姑娘露出赞许的神色,接着表情又有些微妙,“看来,连环画没白画啊。” 他这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意味不明,胤祉却听懂了是在夸他,骄傲地挺了挺小胸脯。 这个计划书匆匆写就,比较简单,康熙翻到最后,看到每年所费也才不足五十两银子的结论。 只是…… 康熙看向胤祉,认真对他道:“你此次随朕南巡,看到如李花村的地方,不会下百数,且比这里穷苦的人比比皆是,难不成你每个都帮?” 胤祉摇了摇头,“随缘。” 他一个人哪里能帮得了那么多人呢,没必要给自己上道德枷锁。 康熙:“也罢,我便帮你将这些人召来。” 康熙让参加这简单烤肉宴的随行官员先行回处理政事的大帐,只留了侍卫。 大阿哥和太子见胤祉有事的样子,便走过来询问。 胤祉看了看自己庞大的兄弟姐妹团体,心里生出一个主意。 未几,李员外、村长和老李头家的姐弟、老秀才和童生少年,便被传召了过来。 胤祉没有直接给计划书,而是先跟员外郎说,他要买地。 “买、买地?”李员外诚惶诚恐,“小主子您看中了哪块地,小的双手奉上便是了!” 田地就是李员外的命根,他肉痛不已。 他们村运气好,当初八旗圈地的时候没有被圈进去,他家才能发达起来。没想到,今天还是免不了被圈地。 不料面前的小主子却坚持要买,“不多,三十亩,市价。” 而且他要的也不是良田,而是随意划了一块,还包含山林。 才要三十亩?!李员外喜出望外,当即给了个低于市价的一百两银子,由皇上做‘中人’,签了文书, 不料他刚松一口气,大阿哥走了过来,“三弟买地啊?那我也要买。” 太子:“算孤一份。” 大公主:“公主能不能买?” 李员外:“…………” 皇子公主加起来九人,连两位皇太后也来凑热闹,加起来买了三百亩田和三个山头的李子林,买完直接都送了胤祉。 李员外差点哭了,他家的地少了好多! 说实话这些地卖出去的价,还不如他今日准备送给皇上的珠宝箱价值高,但是地是不一样啊,这是他们家几代人的积累啊! 看到他内心滴血的表情,胤祉就乐了。他这算是强买土地,但也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这些地,很多是李员外对村民趁火打劫或强买的。 李员外原以为这就完事儿了,谁知步山又道:“哎呀,买了咱们也没人来种,可怎么办啊?” 村长积极提议,“可佃给村里人种,就按李员外的佃租收如何?” 此地靠近京城,若是贵人们能惦记着地多派人来看看,或者来游玩,于村子总是好事儿。 太子笑问:“佃租、几成?” 村长:“qi……” 李员外慌忙打断:“四成!但主子们乃天潢贵胄,可收高点儿。” 朝廷田赋收的是五成,他明面儿上怎么敢收得比皇上还高? 实际上,他收的是七成,丰年甚至八成。反正那些贱民,饿不死就行,他自觉已经很仁慈了。 胤祉却摇头道:“不,我不可、越过,汗阿玛,也四成。” 李员外不自觉地擦汗,“是是是!” 他心里发苦,往后和阿哥们的地一块儿收租,他要么只能收四成,要么雇长工,要么选择瞒天过海。 嗯,最后一个选择,还是有那 么点可行性的。 李员外暂且退到一边去了,贵人主子唤了村长和老秀才爷孙上前。 李员外正要去听他们说什么,旁边就站过来一个小太监,“李员外,你以为咱主子为什么买地?” 那小太监不高,李员外连忙把身子弓了又弓,“还请公公指点?” 小太监是扎布,他冷笑道:“咱主子会缺这么一块地?你李员外是个什么玩意儿,咱主子一眼就看出来了,念你没有害过人命,给你个机会,以后做个好人。” 李员外顿时冒了一身冷汗,只敢连连应是。被如此敲打,他再不敢存着侥幸心理。 过了好一会儿,李员外听到皇上开口了才回神。 康熙:“这学堂不收束脩,学生一多开销便太大了。” 村长说:“那便只收本村的孩子。” 步山:“可咱小主子心善,这附近愿意读书的孩子,他都想帮一把。” 李员外忽然福至心灵,跪下道:“禀小主子,奴、奴才愿出钱资助学堂!” 步山立刻笑道:“李员外大善啊,您愿意行善积德,定是家风清正,李家必能长久立世。” 康熙:“然也。” 得了皇上这两个字,李员外就如被天上的馅饼砸中,整个人都飘飘然了。 步山笑道:“小主子说了,既如此,此学堂便公开透明地接受他人捐助,到时候,自会给捐助的善人们立碑。” 最后,胤祉只出了二十两银子,给老秀才做初步学堂的构建,而李员外当即就拿出了一百两,此事便敲定了。 “还请小贵人给学堂起名。”妞儿大着胆子出声。 胤祉一顿,看向康熙。 如果皇帝愿意起名,那…… 康熙却一样就看穿他的打算:“你自己要办的学堂,你自己起名。” 胤祉点点头,取出纸笔,写下‘长风慈善学堂’六字。 “好名字!”老秀才拍着大腿闭眼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