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回事。” 赵雪窝忙着应付差事,把这事给忘了。 他赶紧拿过信来,懊恼道:“是我看错了行,这不还有一段,提到了月牙。” 月牙一喜:“二哥怎么说?” 赵雪窝毫不犹豫的说道:“说是回来给你买首饰,让你好好干活。” 前半句还好,后半就有点不像话,不过有礼物就行,月牙高兴了:“我就知道二哥得记着我,怎么说我也是他唯一的妹妹。” 赵雪窝瞥了她一眼,提醒道:“你二哥主要是让你多干活。” 月牙捂上耳朵喊道:“我不听,我不听,我没听到。” 薛彩樱眼巴巴的看着信,怎么想怎么不对劲:“雪窝大哥,雨生是不是还提了你,你没看漏吧?” 赵雪窝就知道小娘子不拆穿他不罢休,掩饰道:“提了,我没好意思读出来,让我好好经营酒楼。” 全家都问了,唯独没有薛彩樱,薛彩樱疑惑道:“就没提我?” 赵雪窝不高兴了,他三两下把信折起来,说道:“有我惦记你还不够!” 薛彩樱没想到赵雪窝这么糙的汉子这么敏感,被他这一句话问的臊红了脸。 她一个嫂子确实不该问小叔子有没有惦记她。 为了掩饰尴尬,她也不再问了,一边收拾茶碗一边道:“时间不早了,我准备饭去。” 雨生来信之后,田氏让薛彩樱做了很多点心找人捎到了学院。 因为薛彩樱做的点心好吃,雨生的点心一到就被同窗抢着分了。 雨生拼死护着才留下几块,她放在柜子里都没舍得吃,眼瞅着快坏了,他才一股脑的吞进了肚子里。 到底还留了一块梅花的和他之前买的胭脂放到了一起。 因为雨生中举,名次又很好,县太爷听说他是赵锦程的亲弟弟,想到之前往回要那二百两银子的事,后脊梁直冒冷汗。 按照雨生现在的成绩,明年会试准中,至少也是个三甲同进士出身,谋个一官半职指日可待。 万一运气好,中个二甲,直接进翰林院留在京城伺候皇上,那前途就更不敢想了。 县太爷琢磨了两天,总觉得这事得说道说道。 他先把杨铁柱叫过去打听了一下赵锦程的为人,听说不是个记仇的,心里松了口气,可也没敢掉以轻心。 就怕表面不记仇,都记在心里了,等以后找到机会报复起来那才叫狠。 县太爷决定好好找补找补这事。 首先二百银子还得送去,这银子的名声不好,他还得再想个名头多给些。 县太爷脑瓜子聪明,还真被他想到了办法,就以奖赏雨生中举的名头再给赵家奖励五百两银子,这样既有面子,又把之前的不当找补回来了。 想来举人的家人会高兴的。 举人的家人当然高兴了,田氏听说县太爷亲自过来送银子,脸上都乐开了花。 “没想到我儿子中举还没回来,我这个做娘的都见到银子了。果然大家都说孩子得读书,读书才有出息。” 县太爷对田氏那叫一个热情:“举人娘说的是,锦煜贤弟是个有福的,书读的好,肯定大有出息,等明年会试中个状元,您可就是咱们镇第一位状元娘了。” 锦煜是雨生的大名,全名赵锦煜,是按照赵锦程的名字起的。 赵锦程的名字当初是田氏花了好几个铜板找老秀才起的,到了雨生这里,她不想再花银子就给让人给儿子琢磨了个名字。 本来是想占个玉字,可雨生三叔写名字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读过书,特意写了难的,就成了煜。 田氏不识字,觉得写出来还挺漂亮的,就定了这个字。 赵老二无不同意,反正他都听媳妇的。 县太爷说话好听,二房一家乐得眉开眼笑。 田氏赶紧让赵雪窝准备酒菜,请县太爷留下吃饭。 县太爷怎么好叨扰举人家人,只说衙门有事,等赵锦煜回来再一起喝酒,急急忙忙的出了大酒楼。 县太爷回去的路上跟杨铁柱念叨,赵锦煜会试最好能中,否则这七百银子他还得要回去。 杨铁柱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默默的应了一声:“刘大人说的极是。” 作者有话说: 县太爷:时刻准备好要银子。 第51章 因为雨生得的五百银子收的心安理得,毕竟是衙门奖赏的。 可赵雪窝这二百两抚恤银子收的不吉利。 给大房退回去,赵雪窝做不出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像媳妇之前的样子,将银子捐出去。 既然上次捐了私塾,这次干脆还捐私塾。 就这样私塾又免了大家一年的纸墨银子。 老院长还亲自给大酒楼写了一副对联。 拉着赵雪窝的手感谢:“老夫僭越了,你们赵家是中了举人的,多好的对子写不出来,可这也是老夫一番心意,还望举人爹娘不要嫌弃。” 赵雪窝笑道:“院长客气了,能得到您的墨宝是我一家的荣幸,明年小妹读书还要麻烦您。” 赵院长一惊:“你妹妹要读书?” 赵雪窝如实回道:“也不用学多少东西,识得几个字就成。” 院长没想到赵雪窝有这种见识,一边高兴的拍着他的肩膀,一边道:“对,女孩子也应该读书识字,这书读好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子女,男孩女孩子都是一样的,你就放心好了,你妹妹的事我会亲自处理,一定给她找个最好的夫子。” 赵雪窝又捐了银子,这次三房没像上次那么高兴,虽然他已经跟着赵雪窝被人念了一遍又一遍的好,可他也没办法像上次那么高兴。 雨生才19岁就中举了,想他考了一次又一次,到现在还是个穷秀才,人家县太爷一送就是五百两。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赵老三长吁短叹了半个月,刘氏安慰道:“没中就没中吧,以后好好培养咱儿子,高低也得中个举人回来。” 赵老三只能认命的应道:“希望儿子争点气吧。” 刘氏又道:“如今雨生中举了,你这个做三叔的也该过去表示表示,咱们是不求二房什么,可咱儿子的前程还要呢,都是一家人,关键时刻总比外人强。” 赵老三听了这话,鼓起心气带了些礼物跟着媳妇一起去了大酒楼。 三房能屈能伸,大房可就不愿意了。 尤其听说衙门给二房把二百两抚恤银子退回去了,险些没气死。 赵雪窝吞了银子捐给私塾买了名声,给县衙的二百银子可是从她手里退回去的。 怎么如今衙门还银子还到二房去了? 她先去找赵雪窝要说法,赵雪窝只道这是衙门给的,他做不了主,让黄氏自己去找衙门说。 黄氏气不过,请姑爷替给县太爷传了话。 县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