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这时候,人们也都知道了长明内乱的消息。大王不理解长明太子为何不答应后面的条款,但他迫不及待要订下和约,把这作为一桩在清明祭祖时可以炫耀的功德。因此,他要求孟诚火速办成此事。可是孟诚的身体不好,伤寒的遗毒和丧子的痛苦让他疲于应付这些事情,而孟琅一点都不帮他的忙。
孟诚不忍心斥责他,因为从葬礼开始,他忽然觉得二儿子越来越像大儿子了。但孟琼会替他训斥孟琅,孟璋死后他终于愿意回家了,还试图帮孟诚处理些事情。孟琅任弟弟斥责自己,他沉浸在悲凉的心境中,无法自拔。他觉得大哥的牺牲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朝廷陶醉在胜利之中,过回了和往日一样的生活。
就好像,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时,孟诚来找他了。他说:“我知道你不想帮我,但孩子,我们必须尽快定下和约。我们没能力再打下去,而长明的内乱也快结束了。他们拖着和约不签就是想卷土重来——”
“我们为什么不跟他打呢?”孟琅质问,“为什么不趁他们内乱时集结军队,填充边关,乘胜追击,杀了长明太子?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那么多时间给大哥办葬礼?我把他带回来不是为了这个结果!”到最后,他甚至有些失控地吼叫起来。
孟诚望着他,苍老憔悴的面容凝聚着种种复杂的情感,那双剧烈波动的老眼似有千言万语。可最终,他只说:“那你就去丞相府做事,别忘了你还是个长史。”
第134章朝廷(一)
孟诚始终相信,攘外必先安内。他在很久之前就认为,徐风最大的隐患是那些封王。这些坐享封邑的王侯就像寄生在徐风这棵大树上的巨瘤,日复一日地吸食着徐风的钱财人力,任主干一天天孱弱。大王意识不到这些封王的危害,在他看来,这都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叔叔伯伯,都是自家人。
他效仿先祖,把自己成年的四个儿子也封了出去,岳丞相在封地的选择上使了手脚,使这些王子无意中对叔伯王形成制衡之势。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五个叔伯王中有三个已经死去,由他们的儿子接替了王位。
孟诚知道,无论是王子还是叔伯,这些封王最终都会对龙椅上的天子形成威胁,因为他们的关系会随着代际越来越疏远。人心易变,一旦龙椅上的人镇不住这些封王,徐风就会大乱。
但是,要铲除这个老祖宗立下的规矩何其困难。去年削掉的两个封王带来的收益经过这场战争已经荡然无存,不过,战争也带来了另一个转机,即可以追究那些封王不出兵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