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太傅后来回想起这荒谬的一幕,还觉得有如梦幻。他想了又想,最终得出一个可笑的结论,那就是城里人其实害怕献降,因为他们不知道门打开后究竟是怎样的结局。他们之前之所以那样痛恨孟琅,正是因为他们坚信孟琅不会献降。孟琅因此而可恨,也因此而可敬。城里人对他怀着的就是这样可恨可敬的矛盾之情。
那时候,真的,城里所有百姓都没想过孟琅会献降,而且,他们都觉得只要孟琅不降,丰州就不会失守。现在孟琅要降了,就好像天要塌了一般。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人们惊恐不安也是理所当然。
孟琅登上城楼时,城上的所有将士都呆住了。这时候,米丞相狡猾地不往前走了。他要让孟琅一个人完成这“使命”,承受这屈辱。岩太傅此时开始不忍心看孟琅了,他只听到他的声音。
出人意料的,孟琅的声音听起来很镇定,清楚,洪亮,一点也不像一个穷途末路即将赴死的人。
他说了一堆非常漂亮、合乎礼节的话。大意是,日前长明王派使议和,大王本欲严拒,然战争旷日持久,百姓不堪重负,大王心肠仁慈,又闻长明愿还旧都,存宗庙,兹愿以大局为重,开城献降。
献降!岩太傅没有想到孟琅竟会用这个词,他惊骇万分,于是抬起头去看孟琅——可是他只能看着孟琅站得笔直的背影。这时候大约是辰时,江上的雾还很大,灰白色的雾甚至浸到了城墙上。岩太傅这些大臣站得太远,根本无法看到江上长明的战船。
孟琅继续说,既已献降,则丰州为大王子民,八王子为大王义弟。大王心肠宽厚,信义昭昭,必不使廣野之祸重演。
岩太傅突然明白了,他知道孟琅想干什么了。
孟琅要一个保证。他信不过长明王,不相信他真会放过八王子和丰州的臣民,于是他干脆献降——要是这样长明王还杀人,那无疑做的太过了。
但是,或许长明王真就会这么做呢?岩太傅忽地忍不住担忧起来。孟琅怎么能保证,长明王不会出尔反尔呢?
很快,他就知道孟琅打算怎样做了。他拔出了剑。不错,他打算如长明王所愿,用自己的命来换这一城人了。
他话说得极好,他说,正是因为他坚决不议和,这场仗才打了这么久,双方才死了这么多人。如今丰州虽然献降——他已经不说徐风了,长明将士必不甘心,长明王也很难给长明臣民一个交代。这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岩太傅知道孟琅是在给长明王递台阶,是在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