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个……”萧轼手伸到里衣里,掏出他的手机。 开机解锁,显摆道,“这个还能照相呢!来……” 他搂着慕长生的脖子,脑袋凑在一起,“咔嚓”一声照了张相。 那张照片照得着实不错,就是慕长生的神情稍稍有些惊讶。 第七十三章 铁石心肠慕长生 看了几眼照片,萧轼觉得十分满意。 然后,头一歪,睡着了。 而那手机,没几秒也因为电量耗尽终于自动关机了。 等转天早上醒来,慕长生将手机递过来,皱着剑眉,面带疑惑地问道,“这也是打火机吗?还是镜子?里面怎会有你我的样子……” 萧轼心一惊,他怎么把手机拿出来了? 忙接了过来,按开机键,心中颇为忐忑。 他不会是拿手机照相了吧? 也不知开美颜了没? 上回好像只剩不到百分之五的电量,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电? 果然,无论他如何按,手机再也开不了机。 气得他心如刀绞。 喝酒果然误事,没了穿越攻略,往后若是遇上重要的事,可要如何是好? 气了一会儿,他又安慰自己。 算了,没了就没了,往后少揽点事就行。 可他说不气,还是气了好几日,任慕长生如何小心翼翼哄着也开心不起来。 好在,水泥工坊开始挣钱了,点着白花花的银子,他的心情瞬间变好。 见识过水泥官道后,不止知州大人夸赞不已,各商家也是瞄准了商机,纷纷下单要货。 水泥工坊六个高炉日日烧着。 源丰县的石炭一船又一船地运到青城,采石场的石灰石一车车运到工坊。 生产好的水泥又一袋袋运到码头,发往各地。 每日理帐时,萧轼都会乐得合不拢嘴。 照这般下去,不止是修水闸的银子够了,他和慕长生还要大挣一笔。 果然,做生意,还得是“官商勾结”才好发财啊! 可他才顺心了几日,又蹦出几个讨厌的人来恶心他。 这日,萧轼三人从工坊回了县城,还未到小院子,远远地就见院门口站着一男一女。 这俩人焦急地渡着步子,听到马蹄声,连忙转身看过来。 本来愁眉苦脸的,可见了慕长生,那男人立马眉开眼笑,迎了上来,拽着慕长生的马缰绳,亲热地说道,“长生啊!你总算回来了。” 萧轼冷眼瞟了下周家夫妇,然后牵着马,开门直接进了院里。 心中十分烦躁。 无事不登三宝殿,周家夫妇那般势利,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找慕长生。 见他这般傲慢无礼,周夫人阴阳怪气地抱怨道,“长生,这般没教养的穷小子,你怎地和他住一起?” 慕长生阴沉着脸,一把拽回马缰绳,冷声说道,“有事说话,无事赶紧走!” 周夫人被他噎得心一梗,教训道,“你怎地这般无礼?我可是你舅妈!” 慕长生不愿与这女人多说一个字,牵着马,目不斜视地往院里走去。 周家夫妇这才慌了,追在后面说道,“长生啊!朱家那个杀千刀的,竟然敢休你表妹,你可得帮帮我们啊!” 等进了院子,慕长生将跟过来的周家夫妇往外一推,冷声说道,“恕我无能为力!” 说完将院门一关,任外面如何敲门也置之不理。 周夫人先是不断地哀求,“长生啊!你如今不是胡大人跟前的红人吗?你去跟朱大人说一说,求求情,不要休我家婉儿,她可是你亲表妹啊……” 见院门未开,哀求无果,便又破口大骂,骂慕长生无情无义,骂慕长生得意便忘形不认亲舅舅了…… 各种难听的话,足足骂了一刻钟,引得无数路人围观。 开始时,那些围观的人中,有不明原委的还信了周夫人的哭诉,谴责起慕长生来。 可好巧不巧,这些围观的人中竟有张铁匠。 张铁匠用他那浑厚的嗓子把周家夫妇好一顿奚落,“哟!这不是朱主薄的亲家周老板吗?当初慕家没败之前,你们哄了慕家多少银子?没有慕家的银子,你们能开得了绸缎铺?能过得了富贵日子?可慕家才一落魄,你们便躲得远远的。如今你家女儿要被休了,竟还有脸来找慕公子?我呸……” 萧轼站在院里,默默地听外面争吵个不休。 听周夫人骂慕长生,听张铁匠嘲讽周家夫妇,听周家夫妇被张铁匠挤兑得支支吾吾,接不上话,听外面渐渐安静下来。 等终于清净了,他才转头看向慕长生。 见这人认真地刷着马毛,一副充耳不闻院外事的模样。 忍不住问道,“周婉儿的事……你不帮?” 慕长生这才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他的眼睛,淡淡地说道,“他们家的事与我无关。” 好吧!萧轼喜滋滋地进厨房做饭去了。 周婉儿要被朱家休弃,他心里高兴得很呢! 不要说他小肚鸡肠,当初慕夫人和周家是如何待萧氏和宝儿的,他可记得清清楚楚。 他没有亲自打击报复,已经够仁慈的了。 还不能让他幸灾乐祸一番? 慕长生说不管周家就真不管,周家夫妇后来再来闹,他仍是那个冷冰冰铁石心肠的态度。 最后,担心萧轼会烦,干脆连县城也不回了,就在水泥工坊住下。 住哪里,萧轼都无所谓,只要宝儿在身旁,只要有睡的地方,只要有饭吃即可。 何况,住工坊,人多眼杂,慕长生还能克制些。 要不然,以慕长生看他时,那恨不得将他一口吞下去的眼神,他真怕这人忍不住,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 可住在工坊,慕长生又担心萧轼吃不好会亏了身子,便时不时地去买些荤菜改善生活。 慕长生不是小气之人,每回都会多买些,不止萧轼吃好了,工人也跟着沾光。 而伙食好了,工人干活更有劲了,产量自然有所提高。 看着账本上一笔笔进项,萧轼心情一日好过一日。 当然了,不止是水泥的存量和银钱的数目在涨,慕长生负责的沙和木材也是一日日堆满了库房。 萧轼每日打着算盘,一笔笔算着修建水闸所需物资。 渐渐发现,胡大人给的两千一百两白银,再加上他们这几个月挣的钱,筹的物资,建个水闸够了。 不仅够了,还有得赚呢! 见水泥工坊渐渐走上正规,萧轼稍稍放了手,去了水闸选址太湖村。 果然如蔡老头预测,当初定下这里修建水闸,衙门的人来贴告示,果然遭到两岸村民的强烈反对,闹了半月有余。 全是胡大人一力按下,又跟村民承诺,等水闸建成,会在旁边建小码头,村民摆摊做小生意,一律免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