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拥抱地心引力 > 分卷阅读6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9(1 / 1)

预报不太好,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就得起飞。现在……”池羽看了下手表,“只剩下两个小时了,我真的不太确定。” 张艾达很会对症下药:“那这不是还没到三天吗,你要是能两天结束,那都是给大老板省钱了。” “这不是……”池羽刚开口想反驳,突然又觉得她说得也挺有道理。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注意点别受伤。想要不一样的镜头的话,明年可以再来。这次合作的好,我甚至可以亲自跟他们提,让你选择场地。” 池羽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左脚。现在说这个,可能是有点晚了。可他还是应了一声。 “再坚持一下,啊。相信自己,别想太多,去做就是了。像你年初在Verbier那样。拍完以后,我让助理给你订个票,直接来洛杉矶跟我汇合吧,我带你玩。” 池羽顿了一下,谢过张艾达,才把电话挂掉。 张艾达有时候说话非常直接,很不好听,可她是真心实意替自己考虑。池羽最在意的,其实也就是拉着所有人陪着自己一趟趟地兜圈子。这和自己一个人参加比赛非常不一样。一个人比赛,他只需要对得起自己。商业拍摄是一个团队,他怕任何一个人失望或不满。 从帐篷里出来以后,他挨个感谢过摄影、向导和飞行员,拖着板子,再次蹦上了直升机。 向导叹了口气,说:“完美主义者。也难怪他会赢。” Mike则是低头,习惯性地在胸前划了个十字。池羽确实是多虑了,正因为看到了他本人这种不浪费一分钟时间的工作态度,团队里没有一个人抱怨。 这一次,池羽居然真的一条就过了。阿拉斯加将近四十度的峻峭雪脊上的Double cork 1080可不是每天都看得到的——池羽在空中姿态完美,落地便扬起飞雪一片。Mike那一刻心潮起伏,一梦回到自己二十年前,差点在监视器屏幕前飙出眼泪。 等池羽滑下山来,他甚至把他抱起来转了一圈。可池羽脸上还是很平静,Mike觉得他甚至没在笑。他走近前,检查了各个角度的视频以后,再次郑重地点头表示没问题,可以收工。 Mike从没倒的帐篷里面挖出了几瓶酷力冰饮,几个人在冰天雪地的帐篷喝甲方的产品庆祝。 这场广告拍摄,单论拍摄和滑行时间,前前后后耗时将近十二个小时,终于做到了池羽自己满意。第一次在阿拉斯加的山里独自拍广告,在暴露程度比较高的高山设计很难的线路,最后顺利完成滑降。无论哪个角度讲,都是值得庆祝的。 池羽两口就把一瓶酷力喝完,单手捏扁了易拉罐,扔进可回收垃圾。这件事压在他肩头整整十来天,他也终于可以毫无负担地睡一宿好觉。可他却还是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开心。 像是一种反高潮。 他想迫不及待地打电话问张艾达,接下来呢?然后呢?下一座山在哪,下一个挑战是什么? 可是,只怕完成了下一个挑战,他还会是同样的感觉。 作者有话说: 时间轴一年之后。 BGM:反高潮。 绝地武士(jedi):星战梗。 第50章 圣地 贵州格凸。 “格凸”在苗语中,是“圣地”的意思。 天色渐晚,虫鸣声不止。所有人都穿着长衣长裤,就着最后一缕天光,聚在一辆房车门口。 梁牧也拿着一沓A4纸,身前是十几个人的纪录片团队,身后一公里处,夜色笼罩下,是两百米高的CMDI墙。 “再过一遍。早上六点,一号位老杨准备。还是你来负责检查一下随身麦克风的绕线问题。” “收到。” “二号三号悬挂位置电池遥控打开。” “今晚电池再检查一遍。然后呢?” “无人机组测试。这个不用多说,测过太多遍了。” “四号手持,第二绳段注意树木遮挡。第四绳段的“飞天”dyno跳过不拍。第五段横移的时候注意光线角度。五号手持,上升时候注意岩壁状况,以免干扰……“ 格凸偏远,为了方便协调训练和拍摄,他们跟当地村委会协商好,备战冲顶这几个月,整个摄影和后勤团队都在离天然石壁不远的开阔原野一角“安营扎寨”。以梁牧也、郑成岭的车为中心,十几辆房车和行动帐篷排排坐,所有人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讨论攀岩和拍摄的内容。 梁牧也的房车旁边挂着盏昏暗的太阳能顶灯。摄影组集合,虫子就也在灯光周围集结,嗡嗡地围着几个人转。可没有一人受此干扰。 明天,是他们拍摄团队定下的潘一格冲刺徒手无保护攀登贵州格凸CMDI墙的日期。为了权衡拍摄条件,他同意早晨八点半再开始攀登。若无意外,他在四十分钟内就可以等顶。若无意外。 单论摄影组,加上梁牧也自己一共才不到十人,七台电影摄像机,三架无人机。 老杨在一号位,用BMD USDA加上望远镜头对准CMDI岩壁,拍全景远景。他的老朋友郭凡和栾劲松在岩壁关键段动态悬挂,跟踪拍摄。此外,为了尽量不影响潘一格的运动表现此外,他们在岩壁的另外两个固定位置挂入摄像机,通过远程操控拍摄。其中一个负责操控的就是小唐,向晚工作室他的摄影助理唐冉亭。无人机摄影组共两人。还有一位收音师,也来到了现场。 所有攀登类纪录片的录影中,收音都是巨大的技术难题。若能将运动员的呼吸声和攀爬声音录进去,将大大增强影片的观赏性和可信度。这个问题十年前他就遇到过。普通的固定麦克很容易在大的动作后移位,或者被布料摩擦出噪声。拍摄《人生如山》攀冰那时候,他靠着他和钟彦云的距离近,他通过外置麦克风录制出了不错的效果。 一晃十年过去,摄影和录音技术都在飞速进步,梁牧也花大价钱请行业内顶尖的收音师来格凸,经过反复调试后,把一根很小的线和迷你麦克风藏进了潘一格的运动T恤里。 梁牧也手里的纸是长达三页的拍摄计划,翻来翻去早被揉烂了,计划也一步步地烙在了他脑子里。都交代完毕,梁牧也就把那几张纸团成球扔掉:“就这样,挺好的。这个状态保持到明天。另外,B方案我们也要讨论一下。“ 所谓B方案,只不过是挑战失败的委婉说法罢了。 徒手无保护是极限运动中的极限,失之毫厘,呜呼一命。5.11对潘一格这样的技术型攀岩高手来说当然不算难,可连续六个不能失误的5.11,成功率未必是百分百。而这样的壮举是不能以概率论的,结果只有一和零,生或死。 郑成岭是监制,他先开口说:“我上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