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卦言前半句,寻了处幽深静谧的古寺,将闻濯送了进去。 这一送便是十余载,期间也没再将他召回宫中。 倘若不是长靖帝临终之际,实在是所托无人,恐怕也不会违背卦言,下旨接他回来。 说起来,沈宓这些年也是只在众人口中听到过他,但二人真正意义上遇见,实则早在十几年前,那时匆匆一面的记忆,如今已然消磨成了一滩沫,零零散散的光影一晃便没了。 唯一还清晰记得的,就只有当年他兴起藏书楼,前去后门通行的,闻濯偷偷同他塞了把钥匙的回忆。 他那时候忘了道谢,十余年过去便打算一鼓作气地忘个干净。 追忆的头脑昏沉,脾气便上来了,皱着眉头抬手挥去窗台上的青釉瓷瓶,案上的杯盏茶壶也教连带着东倒西歪。 噼里啪啦的清脆作响,惊得前院来了一大队人。 沈宓实在不解,他不过一副去似微尘的骨头,何必需要招来这般多的人来出力,很快他又转念想起来,他是先帝御封的宁安世子,盛宠之时与皇子无异,殊荣加身就算他想低调都难。 实在讽刺。 他笑出声来,又将侍从新换上的红釉陶瓷给砸了个粉碎,疯疯癫癫将人哄出门去,彻底把朱褐的房门给锁了个牢实。 管家焦灼地在外侧拍门大喊,却又不敢真的惊动他,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旁的人倘若将他闹的烦了,反而是火上添油。 管家待在门口,听着里头声响寸步不离,还唤人去了宫里。 听见房屋里止了声响,他悬着的心好不容易松了口气,正打算将才吩咐出去的侍从叫回来,又听见屋里头猛然出了几声闷响。 管家心底大惊,连忙吩咐侍从从窗台破进去,只望见沈宓脸上的一双眼沾满血腥,可怖地扎眼。 不外乎吓到了在场所有人。 他还在笑,听见有人进屋仍旧在笑,笑的歇斯底里又酣畅淋漓,仿佛把多年的愁怨都挖了出来,身心彻底干净…… 闻濯方在早朝上听完政务,便接到沈宓瞎了的消息。 一出宫门,大街小巷里里外外都在议论,说宁安世子是真疯了。 登门世子府之时,闻濯的手甚至略有些抖。 他评沈宓阳煦山立、闻融敦厚的依据,皆来源于他那双上挑的丹凤长眸,许多年前他曾偶尔在宫中见过一回,之后便再也未曾见过的人里,挑出来一双比得上他的。 伴着青灯古佛,数载枯坐的春秋,他甚至暗自手绘过很多幅。 虽那时沈宓的模样并未完全长开,但他底子叫人一眼便能瞧出来上等,故而他凭着感觉,描过几幅若干年之后的样子。 也抱着憧憬将他面相美化,却有些古怪的满足感,撺掇着他认为,那就是沈宓。 哪怕初回京承任摄政王之职时,听到了一堆风言风语,但他仍旧坚信,只要那人不曾站到他面前,便分毫未改。 他捋不清这样不得其解的诡异想法,却在听闻沈宓亲手戳瞎自己双眸的消息时,感觉到一丝吝惜。 他二人平生见的不多,甚至称得上是正式的,只有若干年前在宫里的匆匆一面,那时他们甚至没能说上一句话。 再之后,仿佛再无相关。 沈宓仿佛根本不怕疼也不怕死,瞎了双眼睛,也撼动不了他心底半分身为肉体凡胎的自觉,听见有人进屋的时候,问都未问一句,便自个儿摸着桌子凳子,挪到了窗台边。 轻车熟路地伸指捞了一把、窗沿银饰瓶中的昙花茎叶,微抬下巴朝着窗台: “祗树春来忘色相、昙花空里见禅心……如今瞎了眼,便连文人墨客的腔调都拿捏了,”他自嘲道,随即低首凑在花心轻嗅了一下:“这味道倒真比睁着眼时闻起来馥郁。” 他勾唇含笑,眸上覆着白纱,面色可观的苍白,同株未开的昙花站在一侧,两相得益着,倒衬托出来一股香草配美人的清冷气质。 与多年前相比,他如今的模样,实则同闻濯曾憧憬过的如出一辙——如琢如磨、如切如磋,不察他本人行径的话,称得上是芝兰玉树、温润而泽。 闻濯嘴唇微动,不自禁唤他:“沈序宁。” 序宁是沈宓的字,但是这么些年除了先帝,极少会有人这般唤他。 旁人他们一般都喊“世子殿下”,或者背后称他“小疯子”、“京都毒瘤”、“灾星”。 故而听到耳里十分生疏,便愣了一下,继而转身望向声音来处,歪了歪头:“哪位故友?” 也不怪沈宓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毕竟在他眼里,凡是破天荒能顶着京都之人戳死脊梁骨的下场,登门世子府来望他一眼的,要么是同他有深仇大恨、要么便是倾慕于他。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几欲都是跟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缠,逢见即是缘,四海之内皆能称声兄友。 接着对面站着的兄友便如他所愿,报了个威震四海的名字:“闻旻。” 这个沈宓方才念过,所以他比序宁二字要熟,听了一耳朵便立马反应过来站正了身姿,轻飘飘道:“承蒙摄政王殿下大驾光临寒舍,实在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他不曾卑躬屈膝,站在原地几欲是同闻濯四目相对——倘若他还能够视物的话。 大驾观临的人并未搭理他的套话,出声毫不留情道:“眼睛是你自己弄瞎的?” 沈宓叫他一句太过直白的问话,逼的忽感麻木的眼眶里头生疼,病恹恹的倚靠在窗台上回道:“是。” 闻濯朝他的位置走了两步,又停下,静静盯着他脸上蒙着白纱的地方,看了良久:“你有什么不如意的?” 沈宓忽然发笑。 他自幼教先帝于宫中抚养,吃穿用度与诸位皇子无异,年纪轻轻授获世子府,承袭举朝上下唯一的世子之位,虽双亲不明,但宫中诸妃待他从来如待亲子,每年入秋过冬的衣食奉例,从未缺过少过。 先帝更是将他当亲儿子培养,授他诗书、传他五艺、教他从政……只要他想,这北陈上下疆土玉石,几乎是没有什么不能够满足于他的。 可他到头来还是疯了。 “或许就是因为太如意了。”他笑盈盈的形同跟闻濯说笑。 闻濯压抑地皱起眉头:“当年的藏书楼里,你到底看见了些什么?” 沈宓没想到他会问起这个,原本还风轻云淡的神色,在这句话落地之后,变得有些皲裂,仿佛最外层套着的玩世不恭的皮,忽然破开了道缝。 闻濯还想再溃破的更深,可见他疲惫地抬手垂下眼眸意欲送客,心底虽微有些不耐,却还是未再往前半步。 临走时特意留了两个亲卫,守在他卧居的门口照看着,才踏实地松了松紧锁的眉头。 —— 入夜,白昼一落幕,沈宓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