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她哀泣如今的朝廷实在太陌生。她活了六十几年,还从没见过朝廷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生面孔,其中的许多人她从未听说过,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品德如何,才能如何,而被这些生面孔赶走的却是一些出自德高望重、声威显赫的家族的人。这些家族可都是徐风的栋梁。
她还哀泣自己从没听过这样奇怪的事情——把保护徐风王的禁军和中尉调走去打自己的叔叔。这些人可都是徐风的精锐,他们应该被用在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充当押送士兵的看守!
她最后哀泣自己的失职。她向先王忏悔自己未能好好教导徐风王,以至于他不仅对朝廷失去了控制,还破坏了先祖定下的条条金科玉律。
徐风王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在哭泣的太后面前却像个手足无措的孩子。他慌不择言地向太后发出各种保证,好不容易才将这尊大佛送走。
那之后,徐风王心里起了一团无名火。他突然觉得自己曾经的老师一点都不可信了。这段时间他给了岳度时毫无保留的支持,可这位老师却似乎没能使任何问题得到缓解。徐风王开始感到厌倦,但他不愿意跟自己的老师起冲突,本能地,他选择了一个代言人——御史大夫。
无论朝廷的局势如何变化,率领援军的人选都必须尽快确认。既然御史大夫不愿让自己的独生子离开廣野,岳度时就必须在两天内找到一个使双方都能满意的新人选。但他已经将徐风的老贵族得罪了大半,要再找到合适的人选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孟琅隐隐地有了一种感觉。他觉得,他该站出来了。
论门第,他母亲是徐风的长公主,他父亲是徐风的公侯;论才能,他文通琴棋书乐,也曾带兵打仗;论威望,他的两个兄弟都与禁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他是能最快使得两派达成一致的人选。
孟琅向岳度时表露了自己的意愿。岳度时并不愿意让孟琅去,因为他再找不到一个人能像孟琅那样快地处理各种文书,记下各地的黄册名录,而且没有一点失误。孟琅是他在朝廷上最信任的人,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假如岳度时失去孟琅,就无异于失去了一条手臂。
但岳度时也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平定三王之乱。
孟琅自请带兵在朝堂上引起了一些震动。人们没有想到他会应下这桩苦差事,但人们也没有理由阻拦他——谁愿意去应付那些不得不用绳子拴着的强征而来的士兵?谁愿意跟那些禁军背后的世家大族结仇?谁愿意跋涉数百里去往危险的战场?那里可是有三王的三十万大军。
孟琅很快获得了任命。他带着那一万多人离开廣野时有许多大臣来送行,不管政见之别,年龄长幼。这些人知道,他们把孟家的最后一个儿子送上了战场。